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组委会携手多方资源,汇聚物联网人工智能、产业投资领域的相关专家于中国物联网CXO峰会暨物联网投资论坛,分享精彩观点、优秀案例、投资经验,带来集物联网发展、高端技术、解决方案与资本投资为一体,全产业层面的思想成果碰撞。通过“一会、一展、一宣传”的模式连接各方渠道,串联上下游企业,汇聚全国专业领域CXO,打造顶尖圈层,形成各领域领军人物“一对多”对接模式。

以下为软银中国资本总监诸葛庆晨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及2020厦门国际人工智能博览会上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主持人:感谢祝会长的精彩演讲,中国投资协会是物联中国年度盛典发起单位,过去5年来也非常支持整个大赛,包括整个盛典的发展。5年来我们也看到了也有一些成果,我们参加大赛的项目里面,有两家已经上了创业板,有一家已经科创板。包括现在我们统计已超过了10个项目,正在准备报IPO,这个就是我们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速度在过去5年来发展的非常快,我们也是希望通过更多资本跟企业的对接,让更多的资本能够发现我们的这些优秀的物联网的企业。中国投资协会也在积极的推动各地政府发起物联网的产业基金,其实目的就是能够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12月24日也是物联中国在北京,在中国投资协会在大兴办的活动,也希望我们的物联网企业家,包括我们的投资机构能够关注。
下面让我们有请软银中国资本投资总监诸葛庆晨,为我们分享《浅谈未来物联网生态价值》,掌声欢迎。
诸葛庆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创业者朋友,还有我们的投资界的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软银中国资本的诸葛,很感谢厦门物联网协会的邀请,能够来到美丽的厦门,我本身在厦门工作和学习了大概10年时间,所以回到这里也非常的亲切。借今天这个主题,跟大家做一些探讨。根据题目的关键词,我们大概分为物联网、生态、价值这三个关键词。包括前面郭老师的专家,还有现场各位互联网的创业者,还有我们其他的朋友,投资界也好,还是说在学术界的朋友,在这个领域当中,都各有所长,各有建树。我作为一个投资人,只能说从比较表面,或者是从特殊的一个角度,去跟大家探讨这个话题。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简单的交流当中,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果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就觉得任务完成了,谢谢。
讲到价值,我第一个想到的关键词就是货币。所以我用了一个非常粗放的开场,放了一幅图,就是人民币的形态。用货物来衡量价值,是非常的直观、具像的。为什么会谈货币,为什么用货币作为价值恒定。我们从整个国家的货币制度发展历史,简单做了一个梳理。大概是1994年的时候,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国家整个货币的发行体制,基本上是以外汇账款来为基础的,简单来说就是有多少美元,我发多少货币,这是为主要的发行机制。这个时候的思想开始基本位的思想,就是美元是我的本位货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历史呢?基本上是人民币的属性和人民币自身的价值支撑点,还达到部分到,这可能是个人的一些观点,还达不到价值恒定的情况,这背后有很多的原因。一直到2014年的时候,渐渐的开始就整个发行体制开始,稍微多元化一些,直到今天还在努力做这件事。就是由原来的外汇账款发行机制,转为基于国内信用的发行机制。如果是转为国内信用发行机制,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开一定的道路,这也是未来整个国家更加长远,更加国际化的目标。主权信用,或者是国内信用为机制的发行体制下,就会要求其他的许多东西。我们简单探讨一下,作为一个公民的角度,或者投资人,或者创业者的角度,我们一个货币要值得大家,或者全世界人的认可,它需要具备哪些因素。这也是我们作为物联网也好,作为其他的创业方向,所要关注的问题,或者是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们说如果我们持有这个货币,我们会考虑到这个货币最开始的保值属性。保值属性的是我是否能用这个货币买到安全,买到这个国家的教育,是否能够买到这个国家的医疗,是否能够有比较好的交通,这些是作为货币背后,一个国家体系和货币体系的一个支撑因素。这些问题很好的是,在今天我们犹如前面郭老师所说,国家已经发现了,我们可以利用科技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有没有在探讨这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有,但是效率可能不够高。有了传感器,有了半导体这些产业的支持,我们整体会把上面的这些问题,变的更高效,之后我们会再展开一些探讨。
所以,回到我们如果是看物联网的整个生态和产业的价值的时候,我会去思考,现在的技术和我们传统的问题,怎么来结合。结合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结合的必要,这时候就是我们作为创业者和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在什么问题上我们投入了技术、研究、创新、宝贵的创业时间。所以,回到最开始这个话题,我们其实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利用这些技术,解决现有的问题,帮助整个国家迈向更全面的国际化,让世界认可。
这里面提到了一个传感技术,正好就是跟郭教授前面分享的MEMS传感传感器的一些观点,我本人也是热衷在这一块探索,很荣幸还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我们最近在关注一些电传感器,是解决汽车胎压的敏感件。我本人也参与了一些传感器的项目,我看了一些光的传感器,在光的传感器当中,我们也去中科院看了他们的设备,解决抗电池干扰和载荷测量的问题,看他的工艺怎么走向世界前列,它的光学镀膜工艺等等,深入到这个产业链当中,也做了一些简单的小小的贡献。所以在这个话题下,我们还是有一点自豪的,谢谢郭老师。
往下一步,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在应用领域当中所做的一些努力。这是一家已经落地在厦门的企业,它在厦门建立了一个销售子公司,也是基于我本人的引导的情况下来到厦门落地,它是一个物联网和传感器解决方案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大量的看到消费流通领域的物流,在仓库的环节当中,高效的搬运机器人来解决,我们集成了这些芯片,激光雷达,Steam导航,二维码识别,让它在仓库自动化,它所解决的问题,就是我第一个提升企业的ROI,降本增效,两台机器人,我卖10—20万,但是我可以解决一个人5年的工资,使企业降本增效,而且更加的稳定,我可以三班倒,24小时连续作业。所以这个项目,它的这些设备,已经在我们福建一些大型的运动品牌的仓储物流区域,退货区开始使用,这是一个案例。
除了降本增效以外,它还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做系统化的管理,这个就是它的眼睛,它的传感器,它的感知功能反馈回来的数据,仓储的变化,温度,仓库的恒温恒压等等这些信息,我都可以通过这个机器人去做检索。除了搬运本身,可以带来很多人无法感知的东西,当然这背后就是我们大量的传感器工艺也好,物联技术的应用。
第二个是我们现在比较时尚的无人驾驶的热点,在这个热点当中,我们找到了一家商业化落地比较直接的公司,他是专门做低速无人驾驶,在特定路线上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一个创业企业。为什么有这样的机会呢?也是一样,随着人口的老年化,或者是我们独生子女,或者是教育的渗透率的提升,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在凌晨去花比较多的时间,或者是比较辛苦的做这种A点到B点的驾驶员。这些人本质上来讲,他的智慧也可以创造其他更多的社会价值,所以我们去释放这些人力,解决这些政府招工问题,降低政府城市运营成本,把一些可以用自动化解决的事情用自动化来处理,这里面也是设计了很多的传感器,跟我们之前大家前面看到的AGV机器人在不同环境当中相同的探索。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利用一些光学的技术,去改变人们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创造出更多维的生活空间。这是一家做全息成像和特殊介质,透明介质成像的一家公司,这家企业的创始人非常热衷于对光学的研究,在光学的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这家公司2/3都是研发人员。解决什么问题,第一我副驾驶的这些乘客和体验者,更好的享受在旅行当中的乐趣。主驾驶的成员,可以通过我成像的这些信息,结合各种场景,各种数据信息,融合在一起以后,进行驾驶安全辅助,道路偏离,障碍物的预警等等。现在这家公司它的产品已经很难得的被宝马放在未来3—5年以后的概念车型当中,作为全屏的成像的这种唯一的国内的公司。
分享这些案例的意思就是说,其实不同的创业者,或者是不同的创业项目,它在不同的领域当中,解决的一些我们所在屏幕上看到的相同的问题。如果追着这些问题,你的企业就可以去获得资本的机会,你做的事情有价值,资本自然也会觉得你的企业有价值。
所以分享一下这三个案例,总结起来,可能在不同的项目或者是不同的层面当中,我们做了一些梳理,会有这样三四个类型。基础的话就是我们郭教授前面提到,在政府政策,经商环境当中,需要政府或者是需要城市去铺垫好的一些基础层。有了这样的基础层以后,我的技术层,干活才有动力,干活才有意义。这里面研发才有目标,政策导向和政策驱动,是一个从国家层面或者环境层面需要关注的一件事情。之后就是我们应用层,我看了一下明天路演的一些项目,很多是解决方案的,我利用一些传感技术或者通讯技术,物联技术,做一些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这解决我们在解决方案供应商和集成这一层的思路,很大部分的企业在干这件事情。再往后,就是所有的事情离不开社会存在的这些问题,需求和痛点。一定要去思考,这个需求和痛点,是不是你能够解决的,如果这个需求和痛点是你唯一只有这家企业能够解决的话,那么我们相信,你将会有巨大的价值,如果继续走下去,可能痛点一点这个过程,就是说买单车的时候,连噔脚都是坏的,经历了一两次之后,就慢慢像今天的成功企业家,走出了时代的路径。
梳理起来可以看,我通过基础数据,有一些基础的技术的应用。再结合自己的创新,RMB的研发投入,整合人才,最终我做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你可以是在军事上,也可以是医疗上,最外面的一个层面解决你的资源层。我最开始发力的点,应该是我最有资源的那个点。我的技术可能可以用于解决ABCD问题,但是我们非常希望看到创始人在一开始的时候,针对特定的某一个问题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并且在特定的某一个问题生根,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专注企业带来更有效率,或者是更加矩阵化的迭代技术。
我用一个比较简单的图表,就是来表达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投资人的角度也好,创业者的角度也好,来探讨这个价值的问题。这里面也不只是技术,右边也不只是价值这个词,你可以去替换。但是我们作为投资人来讲,通常是在追求这种α收益,就是我要甩开市场趋势带来的一些收获,我要建立找到一些更有价值的项目。如果站在今天物联网的视觉来看,我非常认同国家目前的驱动方向,就是驱动技术,支持技术,把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里。从今天的国家政策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越难的技术,它的价值可能越大,当然这个观点不一定正确。技术相对容易的技术,它的价值可能相对小一些,但只是相对,并不是没有价值。放在另一个领域当中,可能有特别的价值。
所以非常希望,在座的企业,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跟技术有关,多下一点功夫在技术的研发投入上,把这些费用舍得一点,舍得花一点,将会在未来的价值体现当中,走的比较好看。我们关注的一个世界顶级的科技公司,它的一些财务指标我们会发现,有一个财务指标可以简单的代表,或者是特定维度代表一家公司的科技含量,一个是它的研发费用占比,占它的销售收入比。全世界范围内当中,大部分的研发费用,占比比较高的公司都在美国。以医药行业作为一个例子来分享,在我们国家的医疗行业当中,研发费用平均2%—5%之间。如果集中一点看欧洲和美国,医药的企业,平均的研发费用投入可以达到20%。这个就非常清晰的代表,一个国家它的药、医疗值不值得你买它的美金,或者买它的欧元购买它的产品。
反过来另外一个数据也可以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就是人均产能的问题。苹果公司的人均产能大概是1200万,每个人一年创造的销售收入,说明它的产品驱动和品牌驱动做的非常好,这背后就是它的一个技术支撑。阿里巴巴和腾讯,这几年猛的在技术上做一些投入,现在人均产能也可以接近500万到600万人民币。谷歌这些技术铺垫比较早的公司,他们大概人均产能可以达到700万左右。这是非常有技术含量,或者是你不做技术支撑,或者是你不建立足够的积累,很难完成的一个指标。否则我们又回到了人力驱动的模式。
今天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角度,从货币到我们物联网的生态价值,跟大家做一些分享和探讨。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会后也欢迎各位做一些积极的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