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产业,EmTech China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将以技术与商业结合的路径为主线,通过演讲嘉宾的梳理与分享,帮你快速理解颠覆性新兴科技的发展路径、影响、潜在规模、及其对相关领域产生影响的潜在时间。
以下为先正达集团中国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姜业奎在EmTech China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暨“50家聪明公司”发布仪式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提供。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先正达集团的姜业奎,非常高兴接到组委会的邀请跟大家做一个分享,非常荣幸今天上午代表先正达集团中国,领取50家聪明公司的颁奖。我们这个环节主题是谈天论地,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先正达集团在中国最近几年来我们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和探索。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来自的公司,先正达集团,事实上最主要的来源是瑞士先正达公司,那个是在2016年由中国化工花了430亿美元收购的,到目前为止也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并购。并购完以后我们把之前收购的以色列的安那麦公司,以及原先属于中化农业的企业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先正达集团,今天先正达集团应该是全球最大的农业科技集团和欧洲的百奥,美国的科地华,应该在全球目前三足鼎立的态势。
先正达集团在去年整个实现销售额全球是282亿美元,目前排在全球第一。先正达集团上面分四个大的业务单元。其中先正达集团中国是唯一一个按照地域划分的业务单元。中国既有像种子植保传统的农业投入平台业务,同时有像数字农业新兴的这种农业现代服务新兴的业务,先正达集团中国的业务来源非常的广泛,比如说像我们种子,我们种子板块,像中国种子集团历史非常悠久国家队,同时来自于像之前的先正达集团全球在中国合资公司,当然今天成为了全资公司,也有像全营高科,民营企业我们现在也是他最大大股东,实现合并的报表。
整个先正达集团中国的业务主要来自于三大块,一大块来自瑞士在中国的业务,第二块来自丹麦在中国的业务,在以前属于中国中化旗下传统的农业业务。
我们国家并购当初最有价值也是先正达在全球拥有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成果,先正达全球生物育种,创新化合物的创制以及数字农业领域,在全球大概现在超过6000名的科学家,每年超过15亿美金的研发投入。回到今天的主题,我们作为农业行业,事实上农业和整个变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主要有三大点的关系。第一条我们可以清醒看到现在整个农业生产其实是面临着气候变化巨大的挑战。第二条我们也看到农业食品系统,同时也是温室气体,也是我们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排放源,贡献者。
第三点,我们创新型的农业技术和操作模式以及现在全球说的比较热的再生农业这样新的农业操作模式,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也是全球的做的分析研究,由于极端天气的事件,我们全球平均每年要损失10%的谷物的产量,气候变化加剧全球不平等和极端贫困,在农业领域,因为我们不发达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相对更加的薄弱。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有方方面面的原因,这里面我们做了简单的分析,比如说具有智库分析发现,我们随着气候变暖,全球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农田将会变的越来越少,如果我们的气候变化升温达到1.5度的话,世界上有8%的农田不适合农业生产这个非常大的数字。同时气候变化极端事件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进一步导致整个农业的生产系统受到极大的影响。
我们也看到随着气候变化以及全球这样一些极端气候发生,全球的种植者们他们在面临损害防控的难度高,这里有简单小例子,我们在河南的农户发现,他发现种植的番茄被不知名的害虫吃了,后来通过南美专家鉴定,这种害虫是来自于中美洲地区,很难在欧洲大陆广泛发生的。但是由于气候变暖,欧洲的冬天不足以用寒冷抵御这种新的虫害,所以会在欧洲大陆产生。
最近这几年,大家知道对全球的粮食生产造成非常重大影响的草地贪夜蛾,中国现在也有了,其实草地贪夜蛾也是因为气温以及湿度的变化导致病虫害的迁发。以前草地贪夜蛾大量在南美地区发现,那么在中国从2019年开始在国家的西南地区发现了草地贪夜蛾,这个是对玉米的产量,有极大影响的害虫。大家知道西南地区不是我们玉米出产区,大家普遍预测,这种害虫一旦到一个区域以后,会成为你的原住民,不断地繁衍,再向北区扩展,如果进一步扩展到东北地区,我们国家的玉米主产区,会对我们国家整个玉米的生产有非常大的影响。
刚刚提到了农业生产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气候变化非常大的威胁,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农食系统在这里面不纯粹是无辜的受害者,也是重要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很多科学家和机构做过计算。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全球农业食物系统释放出来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27-30%,这个是大概的推演。
农业生产的话也有12%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农业,中国相对排放低一点,8.5%。不是因为我们中国农业排放的更少或者效率更高,而是中国工业排放太多了,我们全球工厂。
而且经过专家有一个推演,现在大家知道,能源行业、交通行业这个是一些碳排放特别集中密集的行业,这些行业他们在应对气候变化转型关注度更高,技术突破、资金的投入相对来说更丰富,那么如果这些行业按照他们的速度在进行气候变化的转型,农业原地不动的话,到2050年,农业碳排放将占到世界碳排放的80%。这就是为什么农业应对气侯变化的转型也要加速做起来。
第三条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农业应对气侯变化也蕴含着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国际组织也在讨论NBS(基于自然的一种解决方案)来应对气侯变化,那农业就是天然基于自然应对气侯变化的一个前沿领域。麦肯锡做了一个数据,到2025年,他认为这5种技术,包括农业技术在内,每年可以吸引2万亿美元的资金,同时可以减少40%温室气体的排放,农业是这里面第二大的,每年大概有4-6千亿美金的潜在商业机会。
左边大家可以看到一些非常好的农业突破性、创新性的技术来帮助人类来应对气侯变化,比如说零排放的农机、人造肉,人造肉在美国、新加坡已经上市了。比如说甲烷抑制剂、生物工程。
这里我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肥料中的氮肥是称作“粮食的粮食”,对全球的粮食产量具有非常高的促进作用。那全球为了生产氮肥,每年所折算出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超过了全球的航空业(所有航班的飞行)的排放量,所以如果我们微生物固氮的技术能做出突破性进展的话,把大部分人工的合成氮来代替,也就是说我们工业目前用天然气生产氮肥的技术来代替的话,那它的潜力是无限的。
最后给大家分享,现在集团作为一个全球领先的农业企业,我们在全球服务那么多种植者,每年和农民在一起,一方面我们要帮助农民来适应、应对气侯变化带给他们的挑战。另外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一些创造性的产品和技术帮助农业做更好的可持续转型。
在2013年的时候曾经推出过第一期的绿色增长计划,到了2019年的时候我们第一阶段的绿色增长计划已经全部结束了,也都超额完成了目标。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推出了第二期绿色增长计划,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推出了第二期的绿色增长计划,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说我们承诺到2025年前要投入2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每年产生两项突破性的可持续技术。致力于碳平衡农业也是我们新一轮绿色增长计划的三个特色之一,我们也明确提出要在我们服务的农田上去衡量和实施农业碳捕获和碳减排,同时还有另外一系列具体的承诺。
那我们怎么达到和实现这些承诺?第一条还是一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这里我给大家举了一些小例子,比如长根的水稻,因为根可以更深入地插入到地下,所以它可以更好地适应干旱气侯。我们还在美国上市了一种玉米,现在也在中国法规审批的流程之中。这种玉米不但可以节省肥料,而且有一种特殊作用,可以帮助牛降低反刍作用。因为牛的打嗝或者放屁是全球甲烷气体非常重要的一个来源,这种玉米可以减少10%的甲烷排放。
这里列举的是一些突破性的产品,其实农业上还有很多技术能够帮助减排。比如旱稻技术、精准施药、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这些产品和技术创新我想是我们应对气侯变化的一个基础。
有了这些产品和技术以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怎么样把这些产品和技术整合起来,更好地让农民能够学会和使用,尤其像在中国、非洲、东南亚这样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国家里推广这些技术,所以现在的阶段在中国我们也打造了一个现代农业的服务平台,就是更多在种植端来帮助农户用更好的技术和组合来帮助农民实现“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的目标。
我们这两年也对服务的农户也做了一些量化的数据,通过这些绿色的产品和技术的集合和整合我们看到我们服务的农户和非服务农户的对照,在化肥使用效率和农药使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方面有显著的提升。
那么第三块我们讲,整个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是系统的转型更多是一个产业联动,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和集合,目前也在和产品上下游的公司,SIR国际组织来共同制定一些储量作物低碳农产品的标准,在我们的农产,已经打造综合50小麦的低碳农场,2030年模式下生产小麦碳排放强度降低50%,到2050年实现零排放的小麦,这样子通过可追溯的技术系统,让我们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消费者能够清楚的看到,你以后购买的产品碳足迹,碳排放的强度,这样更好推动整个行业,整个产业链协同的减排。
前面刚刚跟大家讲的是我们怎么样应对气候变化,怎么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农业很重要的一项,还可以做一些碳汇,碳储存,土壤其实就是整个落地生态系统里面最重要的碳库,整个土壤的碳汇是我们整个生灵系统的3-4倍,我们整个大系统的2-3倍,农业又是对土壤来说特别紧密的一个操作行业,我们每天灌溉、耕作、如果我们能够更好的去在土壤上进行保护性耕种或者生物碳缓解这样的措施,可以把土壤的功能很好的发挥起来。
我们现在在这块有很多的探索,我们在巴西有这样的项目,因为大家知道巴西为了供应全球尤其是中国的大豆砍伐很多雨林,很多牧场面临了退化,我们和相关的利益合作方一起做了一个项目,主要的目的帮助巴西的农民可持续的利用巴西农业资源。
在中国做了一个项目,我们和联合国开发计划所,农村部以及像保护协会在东北和华北平原推广,以保护性耕作为核心的项目,我们看到从去年一整年效果下来以后,在产量、节水以及碳排放方面有显著的提升。
所以最后我们想,我们整个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不光光需要一个行业联动,我们需要一些技术突破,当然我们需要一些整个行业一些政策的推动。刚刚上一个环节提到,我们很多创新性的技术需要政府的监管,政府政策支持的,落实农业方面我们有这几点思考。第一农业补贴方面,全球各个国家的政府每年有7000亿美元的补贴,希望这些补贴更多拿过来激励农民采取再生农业的实践,这7000亿美金里面大概3000亿美元,3-4000亿美元是欧盟共同农业框架下面的,欧盟已经强制要求各个国家有10%的预算必须用于再生农业的措施。
第二个想呼吁尽早建立一个农业的探视房,大家知道全球很多,中国也有,但是我们整个农业的探视房没有很好的开发出来,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的探视房的话,利用土壤的农户获得了认证能够获取一个报酬更好的奖励和激励农民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的操作方式。
最后一个希望在整个社会推广一些农产品环境友好的标识,让消费者看到买的产品环境友好性质什么样子的,对资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什么样的,消费者通过这样消费者后端的选择更好促进整个系统可持续农业的转型。这个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