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工程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被认为是理解生命的新钥匙(造物致知)和未来的颠覆性技术之一(造物致用)。

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我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地位,推动国内生物产业蓬勃发展, 2023 年 4 月 27-28 日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第二届中国合成生物学学术年会、首届亚洲合成生物创新大会将在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幕,为推动中国与亚洲合成生物科学与产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为加速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集聚贡献力量。

陈钰.jpg

以下是倍生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陈钰在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上的精彩致辞,由云现场整理。

大家下午好,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提供这个场所,让我们在这里进行交流。我们公司是一家合成生物平台公司,我们业务层面大概做两块事情,一块是合成生物学底层基础设施建设,另一块是做管线产品的探索。今天我们这个环节,实际上是讲合成生物学产业落地选方向和持续发展。

生物材料,大家可能觉得挺先进的,我们讲酿造,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很传统,但实际上我们做的事,就是希望把我们现在的技术,包括我们现在合成生物学的这套方法,把它回归到生物技术原点的位置,去做一点不一样的事情。

讲产业生物落地,我们回头看看化学是怎么落地的,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东西。化学工业,差不多就是两百年的历史,他们曾经也是万众瞩目的技术,现在变得非常成熟,大家实际上已经不太有感知了,我们回头看看化学是怎么在不同行业下落地的,对我们今天的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落地会有不少的启发性。

左边这个图是1923年杜邦做的东西,让我们在生活层面有很深的感知。现在我们放眼望去,化学品现在无孔不入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角落里。这是从化学来讲的产业落地。实际上,化学对生物技术一直也不排斥,诺和诺德最早做的药就是纯化胰岛素,提升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1923年,辉瑞就用发酵的方法在生产柠檬酸。巴斯夫从1987年开始发酵维生素B2,杜邦从1998年开始生产益生菌。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讲,整个化工领域的人,做了这么多事情。但反倒我们做生物的,实际是比较落后的。比如我们传统的发酵行业,进步的相对要慢一点。

这张图我画的非常简单,实际上就只想强调一样东西。比如调配酒、调配饮,饮料这块大家看的会比较少,但我相信,大家只要一想就会明白,我们现在喝的饮料基本都是化学方法生产的调配饮,不能说它不好,但这也就是现在化学无孔不入的状态。

如果要看产业落地,实际上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案例,我觉得是比较值得拿来探讨的,就是现在的生物技术对整个医药产业的改造。50年前,有公司开始把生物技术往医药行业去推,现在50年下来,现在基本已经完整进入生物医药阶段了,整个医药行业不断是在化学阶段,还是在生物技术阶段,实际上有两次大的飞跃。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来讲,一方面,我们为医药研发提供了技术理论。另一方面,提供了制造工艺上的创新。现在小分子药物研发,跟纯化学时代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分子药和细胞药只有真正的生物技术时代,才能把它变为现实。

搞生物的人一般都喜欢讲这么一句话,“像酿酒一样...”。左边是传统的啤酒厂、白酒厂,右边是比较典型的现代生物技术的生产设施,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巨大的差异。就像我刚刚讲的,做化学法,反而更倾向于接受新的技术,反而是我们纯生物技术这边走得相对慢一点。

我们做的一条管线,实际上就是低度酒,我们做的方式,就是希望把传统方式逆转过来。我们能不能像生物制造一样去做精密的酿造?现在我们把合成生物学的技术,用到相对传统的发酵食品行业,我们到底能带来什么?我们到底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到底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我大概总结了一些传统发酵行业的问题。

1、产品多样性。我们去市面上看,这块的产品,反倒是化学制造的种类和数量远大于生物制造。但是在酒这个行业不是特别明显,因为从销量上来讲,发酵酒的体量比勾兑酒、调配酒高很多,但是如果到了饮料行业,就是完全的化学主导。从产品规划来讲,发酵酒的品类可以数得过来,就那么些。

2、质量稳定性。比如红酒,我们讲究年份,事实上这就说明,它并不能控制每年酒的频率达到统一的标准。

3、工业级异地生产。比如我们要做酒,需要这个产品在任何地方都能稳定生产,但现在来讲,比如茅台,只能在贵州生产,当然我们现在都在讲“原产地”,我觉得技术进来了,实际上也是要做一些改变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把整个合成生物学平台需要用的部分,整体投入到了这个产品线的开发里。我们大概做的方式,就是现在这张图显示的样子。一般我们讲DBTL,在这个地方我讲DSTL,我们暂时也没有必要,短时间内也有一些政策因素,所以我们只做Slection。传统的酒,我们一看就知道,酒这个东西就不是被研发出来的产品,实际上就是被选择出来的产品,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保守估计,至少会出现一千万家小酒坊,但现存品牌的数量屈指可数。这些品牌和产品能留到现在,是大家的选择,并不是大家现在就想做这个产品。生物技术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把我们的技术用到这个行业里,所以我们势必要考虑做产品研发,而不是被动地做一些产品给大家使用。

我们的做法,基本就是金属本身,我们有非常健全的智慧平台、测序平台,可以把我们做的东西都测回来。一方面,我们可以设定目标,另一方面,做高通量发酵工艺的开发,最后再让它回到检测以及测评上。这个循环要转出来,依照高通量平台的办法,我们基本上一年可以开发至少1万款产品出来。

这张图展示的是现有产品整体的研发历程,从相对简单的几种基本的配方开始,不断地做菌种以及发酵工艺的试错,我们做了差不多二十多版,达到了彩色部分的状态,基本一级的研发做完了,然后基于这些基本的配方,开发我们目前可以卖的20多个SKU的产品。

我刚刚讲了,要把新的技术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我们需要考虑,我们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我重点讲三样。一是成分的机器控制,传统的发酵比较开放,作为里面的成分,实际上它并没有很好的把控,比如像茅台这种,量是非常稀有的,绝大多数的酒喝到第二天,都会头疼。另外是尿酸的问题,目前有两种慢性病,一个是糖尿病,另一个是痛风。还有宿醉感,主要是由于丁醇和乙醇,我们的成分可以把它们做到几乎接近0,我们可以给大家提供更健康的产品。

另外,我们可以做到云生产,本地交付,就在客户的身边。酒这个东西,尤其是低度酒,其实很便宜,用我们的技术,基本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其三,品类优势。用我们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开发足够多的品牌。

总体来说,我们是相对完善的合成生物学的研发平台,针对酒这个产品的应用场景,做了一系列开发,让我们的产品做到了更健康、更自然、更多元、更年轻。回到主题,从选品的角度,我今天讲了化学的选品,另一项是生物技术往产业端走,我们最辉煌的案例,也讲了我们自己做的低度酒的产品线。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