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工程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被认为是理解生命的新钥匙(造物致知)和未来的颠覆性技术之一(造物致用)。
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我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地位,推动国内生物产业蓬勃发展, 2023 年 4 月 27-28 日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第二届中国合成生物学学术年会、首届亚洲合成生物创新大会将在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幕,为推动中国与亚洲合成生物科学与产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为加速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集聚贡献力量。
以下是安及义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朗在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上的精彩致辞,由云现场整理。
非常感谢这次能有机会来深圳,跟大家分享我们安及义的情况。听了前面很多老师的演讲,发现大家都是科学家。我们是工程师,所以我们作为在座的各位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共层式资源,我们希望可以协助未来及现在的很多客户,帮助他们实现合成生物学的商业化生产,后面我也会讲一下我们近期服务的案例。我们是作为生物工艺设备和工程技术服务商的角度,来给大家进行分享。
和刚才我们的一些同行有所不同,我们更多是产业化放大这个阶段的供应商,而不是实验室,例如平行反应器这样的部分。我们的理念是,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服务,都要有持续的竞争力和价值。
公司的情况,我就不多讲了。我们现在最大的业务是定制化生物反应器、定制化发酵系统,以及配套的工艺自控系统,一会儿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交付了大量的项目,以及中试,也有很多。科研产品,这是我们近期推出的。这里面可以让我们客户的微生物或细胞,在同样的生长环境,从实验室一直到商业化的生产,这是我们以前一直会碰到的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就有了我下图列出来的很多创新服务,一会儿也会给大家介绍,我们也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发明专利,能够支持到大家。同时,因为我们的起步阶段是在生物制药行业,所以会有很多新的PAT产品,我们还有一部分是机械制造。
截至到今天为止,在生物制药领域,我们交付了超过30多万升的生物反应器产能。如果讲抗体领域,可能全国60%-70%的抗体药物的产业化产能,是我们交付的,有超过16万升的反应器已经投产了,这是我们已经完成的业绩。
在我们看来,生物制药里的细胞株构建,一直到工艺开发、放大生产,它肯定是合成生物学应用的分支。既然我们可以在生物制药行业给大家带来很多产业化的帮助,那我们在合成生物学上也是一样的。举了一个例子,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我只能以点带面来给大家做一些分享。比如近期我们在帮很多细胞培养肉的客户,实现他们反应器的放大,他们会问我们一些问题,其实这也是我们过去帮生物制药客户解决的问题,比如他们的反应器要如何设计,我们有机械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这就是我们应该要帮大家解决的,包括我们也有流体力学的工程师。同时,我们怎么重现细胞在小试阶段已经成功生长的微环境?这是很重要的。以及后续他用什么样的设备,或者说他已经选好了设备,比如能够做成一块牛排了,但这些设备,在流程上怎样组织串联到一起?这是我们可以帮大家做的事情。当我们有严格法规监管的时候,大家知道,制药行业是法规监管最严格的,怎么做工艺自动化,可以实现批次的可追溯?怎么做批次管理、配方管理,怎么做在线的清洁和灭菌,以及怎么符合当地的设施及相关的法规?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帮到大家的。
举一个细胞培养农业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主要的服务,这里面有四个方面。核心的部分,我们现在觉得,除了机械、布控这些我们天天都在做的事情以外,我们这两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我们帮客户把他们细胞培养现在的微环境真正地表征出来。我们不是说你这个搅拌器的转速有多快,或者说搅拌功率有多高,我们把它做到更底层,这个体系内给细胞提供的微环境的传氧速率到底是多少,检测率是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这些我们会做出来。
当我们完成微环境表征的时候,可以客户选择买我们的设备,我们有小试和中试的设备。当我们要进一步放大的时候,可以利用我们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比较特别的,也是我们的发明专利,应该说是目前同行里面独一无二的,由客户提出你们的期望,要多大的密度、多少的活率,希望达到什么样的传氧效率,以及发酵比较重要的,特别是毕氏酵母,要达到什么样的效率,我们会帮助客户达到他们想要的目标。
我们经常开玩笑地说,人的身体再好,如果把它放到缺氧的环境里,他是活不了的。同理,我们这个也是一样的,怎么保证反应器里提供生长的微环境是能够符合要求的?这是我们可以帮大家实现的。同时,作为已经交付大量工程化项目的服务商,我们可以帮助客户除了实现工艺本身之外,还可以帮助客户优化你们的工艺流程,一直到实现落地的大型生物反应器的交付。
给大家过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
基本概念就不在这里啰嗦了,这些都是我们在化工原理上很容易查到的东西。大家可以看到,右边有一个呼吸熵的概念,我们现在的理念是,当你的细胞也好、细菌也好,在我们的反应器里面生长的时候,它的氧气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生成的速率,要和我们的设备匹配。反过来说,设备提供的传氧速率要大于你的耗氧速率。以及我们在细胞上比较常见的部分,要让你的细胞的二氧化碳呼出和我们设备二氧化碳的排出速率匹配,使得它能够处在一个比较好的生长状态。简单来说,我们希望在转移、放大的过程当中,你能够真正地不只是做一个机械结构的转移,而是真正把性能表征出来,这就是我们公司的核心资产。
我们做了一个设备的机械设计和对应的性能模型关联,通过大数据、数据库的方式来做。当我在这个数据库里设定一个特定的机械设计,不管它是什么样的,从实验室的玻璃罐,一直到大的几十吨的发酵罐,特定机械的输入,可以生成右边的模型,比如输入功率模型、传氧模型,以及细胞会比较关注的剪切力的模型。我们这些红色区域的常数,会随着机械设备的数据而改变,我们可以给客户开放,他们可以直接使用这个模型,做他们工艺放大的设计。同时,我们自己可以利用这个数据库,给客户设计相应的反应器。但这意味着很多的事情,也就是每一个出厂的反应器,必须要做对应的实际测试,这样我生成的模型在这个库里,是经过实际测出来的,而不是我凭空捏造出来的,而且你要保证整个体系的测试,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这是我们大量的积累。不管你是做酵母大肠杆菌,还是做细胞对应的设计,以及他们性能之间的细胞模型,我们能够真正地把这个微环境表征出来。
大家可以看到,左边是我们以前比较推崇的几何相似性放大设备的方式,但它并不是真正的设备性能或微环境的表征。这里举了一个例子,同样的端面线速度的搅拌器,不能代表你提供的剪切力是相同的。你提供同样换热功率的换热器,不代表这个设备对于这个系统的温度推动力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右手边交付的每一套设备,不管它是标准化、中试还是小试的,包括我们交付的大型定制化设备的性能,都要表征出来。这些东西在化工原理上都能找得到,但是没有人把它做体系化,并形成产品和服务,这是我们的特色。这意味着,通常情况下我们讲,每个客户在做发酵的时候,会关注三个方面。一是细胞株培养基、二是反应器,现在反应器这块,客户不需要再去研究了,我们已经全部都给客户搞定了,所以从小试开始,他们就可以在我们的设备体系上运转。我们也做了一个云服务的小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客户只要登陆,就可以看到我们给他们交付、测试的所有设备的性能模型,可以在此基础上,做放大的研究和设计。这是我们机械设计和微环境之间的联系关系,很容易就可以放大。
这是我们云服务的可视化平台。
除了交付设备以外,我们给客户提供了基于OTR一致性的放大服务,从2000升的规模,放大到1万升的规模,他们希望能够达到同样的细胞密度,达到同样的细胞生长微环境。但由于保密的原因,实验结果不能在这里公开展示。但可以在这里分享一下简单的逻辑。首先,我们已经交付了2000升和1万升规模的设备,它的性能模型建立好,然后我们放到数据库里,也就意味着,至少它在设计阶段,也就是设备还没有交付的时候,它就可以做一些设计。这里是一个典型的2个反应器(2000升、1万升之间的)模型对比,当我们输入同样功率的时候,它们的KLA之间不同,我们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如果要达到同样的KLA,1万升的搅拌器该开多少转,以及2000升的搅拌器该开多少转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是比较有意义的。当然我们做的事情不是仅仅对比KLA这么简单,当它提出了一个相等OTR放大,且剪切力要相等,同时,我们要把二氧化碳分压过高进行优化的时候,我们给它提供了一个系列的操作指南,包括怎么设置操作条件、设置多高的转速、氧气和空气的比例等等,按照我们这个操作去实现工艺,放大到1万升,一次就成功,而且连续三批的生产都非常顺利,这是我们除了设备交付之外的最大价值。
另外,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项目了,从设施的概念设计,到工艺流程的实现、排产的规划,再到我们的设备设施怎样布局,才能更易于操作,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以及平面布局怎么节省能耗,一直到3D模型,甚至是数字双胞胎,也是我们的研发方向,包括设计的交付,我们很多交付的项目。给大家举一些例子,这是中国国内GMP认证的最大产能,12x 3000L设施,在苏州。我们刚刚交付了12个10000L哺乳动物细胞的产能,如果它投产的话,会是国内最大的设施,这个跟早上蓝晶微生物做的HPA设施有点区别,更多强调的是我们设备的洁净,而不仅仅是强调它有最大化的产能,是有一些区别的。
时间有限,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只要能支持到大家往商业化规模去做,不管是大还是小,我们近期也有一些客户,不要求做得很大,他们是做IPSC的客户,他们希望我们只是在10升、20升的规模之下,但他们要确保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微环境也能够得到足够的表征,我们也很乐意给大家提供相应的支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