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7日,备受瞩目的CFS第十二届财经峰会暨2023可持续商业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激活高质量发展澎湃活力”,来自商界、政界、学界等领域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当下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振发展信心,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集团高级副总裁李腾在第十二届财经峰会暨可持续商业大会上的精彩致辞,由云现场整理。
首先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应组委会的邀请参加我们财经峰会,这也是我第二次受邀来参加这样的盛会。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一个主题是关于数字化创新。为什么选这样的主题?这次也对颁发了数字化创新引领这样一个奖项,所以今天来谈一谈,关于数字化创新怎么样引领增长,以及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还是简单的把2023年上半年的一个市场的洞察,做一个简单的分享。我们这一块叫关于信心活力,但实际上现在也能看到,上半年整个在市场过程当中获得信心这件事情其实还是挺艰难的。虽然说是分享宏观洞察,我更想从微观的感知来跟大家分享几个关键的要素,首先第一点我们看到大量的客户和市场,还是比较缺钱的。这里面其实根据数据上来看,这跟全球经济整体的复苏和承压问题比较相关,同时在中国三个主要的经济增长要素,工程师红利,城镇化红利,工业化红利三大红利都出现拐点并发的时候,引擎的切换导致整个增速不能够有效的切换。
体验消费在疫情结束之后,还是恢复得很明显,强势反弹。但是我们在整个的过程当中感觉非常贵,不完全统计,像飞机票,住宿,交通工具这样的费用,上升比例都是非常高的,这是第二个典型问题。第三个点就是谈到关于消费和投资的信心问题,显得不是特别足。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整个环境之下,也并不是没有机会,看右边这张图,基于整个问的数据库来看,整个上半年在投资方面,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三个领域,看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还是相对比较稳健的。特别是未来资金还是会比较充裕和丰富。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和新能源这样引领投资的疯长,是非常明显的。可能是在整个恢复信心过程当中,大家需要去捕捉的很重要的机会。
第二个要分享的就是在整个上半年看到的一些技术变化,我觉得这里面是两个非常正面的信息和机会。第一个点是谈谈自己,数字中国,国家也明确的把整体布局和建设规划,在上半年的3月份做了一个发布。结合2522整体的架构,以及在新四化建设逻辑上,给到整个产业和数字中国落地完整路径和完整的模块框架,我觉得这个其实对我们下半年甚至未来几年开展相应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中国具体的落地当中,给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指示和路径。
第二个比较有意思的,或者是说大家都会去讲的一件事情,就是ChatGPT的爆火引发了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一次引爆。在这样的变化当中有大量的大模型,大量的技术喷涌而出。今年上半年看到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模型起名字也变成了一种艺术。其实我们在谈信心和活力,我认为其实信心和活力这件事情,光靠预测或者对自己的一个可能的增长判断我觉得没有任何意义。以我个人的感受和运营企业的一些经验来看,其实只有实实在在的推动可持续的,有质量的增长,可能才是破局现在信心和活力的一个关键动作。
那么在这个里面,可能每次的有效的增长都需要破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创新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在过去的十三年我一直从事跟数字化相关的工作,我的感知是其实每一次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其实本质上来说都挺被动的。我们基本上都是在解决跟增长相关的问题,比如说十年前,我在IBM的时候,那个时候需要解决一个研发管理转型,在整个大中华区都缺失整体解决方案的时候,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融合了IBM IPD方法论,来解决整个研发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那个时候我其实通过这个动作,完成了整个在大中华区标杆案例打造,这个过程开创了全新的产品线。大华的时候也是要解决增长规模,利润,江湖排名的问题,这样推动了完整的业务转型,来解决增长的问题。
第三块就是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发现在整个智慧城市领域,如何加深技术深度,如何提高盈利能力,这块开拓了大产品和整个体系解决方案,以及打造了样板,并且推动了千项专利计划,上半年完成超额30%的目标,加强了在技术密度的投资投入。但整个过程当中,其实都是一个非常残酷和枯燥的。这里面应该说没有太多很好的经验,自己受到了很多挑战,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引爆点。经验教训就是这样的,往往开展数字化创新还是要去锁定哪些高价值的应用场景,还是要深入业务流创新模式。往往拥抱技术可能是需要切入业务流倒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很需要融合大模型,释放创造力。
第三点可能要有效管理新技术和产业的融合效率,同时降低商业化的成本,往往会阻碍我们在有效商业化过程当中一些价值。第四点可能我们在暴利计算,数据和用户体验上取得平衡。最后机会很多,可能未来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机会,我们要更多的挖掘细分市场,还是要精准把握,快速推动最小可用产品。第二可能要反向管理技术迭代,逐步实现战略布局。第三点可能要优化产品和技术的架构,形成商业和技术投入的正循环。
具体怎么做的?其实这里面可以参考一些别人成功的案例。有家非常伟大的公司,AIGC时代很有意思的公司,它的情况我不在这里面详细讲,总之没有融资,它是一家没有融资的公司,就在这个时代它的估值非常强悍。可以看到它是个典型的AIGC产品,拥有大量可变现的用户,同时它的大模型训练和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同时它很好的管理了用户使用的成本和自己的技术沉淀成本。这里面我们就得出一些成功因素,会发现能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做好产品和做好创新理念,有五个很有意思的要素,第一点还是要对行业客户应该有更深入的理解,以更好的方式解决问题。第二可能产品解决方案要更加的聚焦,极简的方式。第三还是要深耕高流量的渠道,或许能够快速触达方式方法,锁定付费场景用户。最后还要去管理好云端模型和算力的均衡利用。如果是政府的成功经验,今年确实做了几个很有意思的垂直应用。
首先第一个就是专门服务于大量的政府企业去开展,快速的开展双碳管理的这么一款数字化转型产品。那么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准确完成碳排披露,同时能够更加敏捷的构建能碳管理基线。标配了物联网能源先进的碳管理模型,以及可靠的碳因子库,可以使用户一步实现转型,这个定位非常好。在此过程中,也逐步倒逼构建了多个场景数据建模,分析预测可以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飞轮,对应用是一个升级。所以这块是立足互联网的一个关联。
上半年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可以看到上半年整体的基建投资非常大。我估计和预判下半年和未来的几年整个对固定资产和空间资产的管理和运营,会有很大的需求。现在比较大的痛点就是,形态非常多,管理成本巨高。用一个产品可以快速穿透整个空间运营整体的一个穿透能力,提升理解,提升对整体基础设施,物联网,包括环境与资产的一个洞察。在此过程中,赋能上层应用,轻量级的数字孪生,完成人,服务,空间的互动,这点可以帮助大家高质量的管理资产,使未来像地产资产,空间资产,设备资产等等保值增值,这是做的第二件很有意思的事。
第三个在今年大量去研判了很多机器人应用的场景,开发了一款机器人的超脑产品,重点解决现在我们面对的场景多,实际使用当中业主很倒霉,怎么样构建一个完整的机器人兵团,让他们协同作战,重点把机器人超脑这个产品布局在客户的场景上,利用多模态大模型训练,改善怎么去让这么多兵种机器人协同作战。通过大量的实践现在已经形成了正向边界效益,接入和管理的机器人越多,其实为客户服务的效率越高。同时获得的数据能力,以及在云端和边缘给到用户的服务和算法能力就变成了一个正向的积累。这是我们在机器人统一管理这个角度上,今年非常有意思的垂直应用。这些都离不开已经在领域大模型上,布局的技术储备,重点在大模型服务,解决闭环问题。除了在算,在分析,决策,通过物联网连接动作闭环。第二就是关注在城市的数字孪生,数字人和机器人多模态的知识沉淀,多模态生成这块做了一些技术补充。
那么围绕着这些技术核心能力,以及刚才几个亮点通用人工智能的产品,重点在城市和能源两个场景发力,这里面有几个,一个在城市领域重点围绕着完整的未来低碳认知智能城市,下一代的智慧城市,重点推三个核心方案,像城市生命线,经济超脑,零碳工业和产业园区方案。从一个企业法人,到建筑到整个的能碳产业城市管理,包括能碳大脑,有能碳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方案。
在此过程中,已经在一些城市打造了自己的样板,也在不断的迭代大模型数据。在能碳这个领域,也是刚刚跟国电投形成了完整的战略合作。这个过程当中,会利用这样的一个场景优势和机会,把源头向电力系统,虚拟现场,全产业链的能力和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型和管理,真正爱上碳中和,爱上新能源。总结一下今天所讲的所有内容,驱动创新增长的一个核心基本点还是通过业务场景去引爆我们的可行性,用商业化的模式倒逼技术层面,使我们的技术架构和产品架构,在整个积累的过程当中,如何更好的有效完成商业化过程,从而最终实现我们在数字化转型,能够驱动增长这样的一个业务上的结果和目的。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