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新发展格局为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场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集成应用、跨界协同特征进一步凸显,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正在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运行效率和消费体验,加速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式变革。为助力科技全面融入文化和旅游生产和消费各环节,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将举办“海峡创新大会”,凭借强大的资源汲取能力,力邀海峡两岸文旅界、科技界及学者界资深专家通过主旨演讲、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等环节,共同探讨科技赋能内容生产创新、产品和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治理方式创新等文旅各领域。为业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带来新启示,新机遇,进而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12378437.jpg

以下是台湾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林鑫保在文商旅创新发展论坛的精彩发言,由云现场整理。


各位下午好!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本身有设计的背景,在台湾也担任学校的老师。从事设计辅导和设计推广大概有30年的经验。

台湾设计研究院,目前大概有180几个人,65%是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我们作为一个政府支持的单位,所以我们有一半的人是设计相关的科系,另外一半在跨领域做很多的工作,我们也网络了很多不同科系的人进入我们的团队。这是我们的一个夜景。

这是我们的办公室,可以给各位看一下。这旁边是一个办公室的LOGO。这是我们的一个交流区。这是我们的办公室和会议室。

这是我们影印区,可以当做同仁休闲或者是交流的地方。

我们有自己经营自己的设计博物馆,在2009年的时候就落成的设计博物馆。我们有一个自己很棒的图书馆,不只是图书馆。

有我们自己的卖店,在店里面可以把台湾几乎是好的设计作品都可以网罗进来。

台湾设计研究院,作为一个台湾政府支持的官方单位,我们在做几件事情,包含设计政策、公共服务、企业创新和设计交流。

我们所有在做任何的项目,大概都是走设计思考的流程,去经营所有的项目。

第一个要跟各位介绍的,我们最近这几年在做的,如何振兴地方的产业和它的旅游?我们把它结合在一起,我们叫“T22”,这是我们的品牌识别。T,就是台湾的意思。22,是因为台湾有22个县市。在这里面,怎么样把产业和人才的培育,还有外在的旅游的环境,三者结合在一起,来去做推广,推动。

在这里面,我们把打造台湾地域振兴的第一品牌,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些示范的案例。怎么样把这些案例扩散,在同一个产业里面让不同的业态可以来运用。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策动一些场地,有一些群聚效益产生,产生T22的品牌价值。我们有大概的策略性来走。

我们和日本中川正七的商店来合作。

这是我们对接国际,我们在2019年的时候先做莺歌,2021年的时候做北投,然后做花莲,接下来要做彰化。

我们的策略是什么?如何来做莺歌?莺歌在台北大概42分钟车程可以到的一个地方,莺歌是台湾陶瓷小镇,所以有陶瓷博物馆,这是陶瓷博物馆里面的面貌。

这是陶瓷大街,不过莺歌的陶瓷要说明一下,80%的陶瓷都来自于大陆的,所以如何提振莺歌陶瓷的竞争力,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莺歌有一个新北美术馆,今年刚刚落成,也是莺歌的一个地标。我们今年要和莺歌这边来做设计展览,也在新北美术馆。

产业开始碰到外来的竞争,在开始衰退了。我们有四个策略去推动,怎么样把陶瓷产业拯救起来。一是产地一颗星打造对外输出品牌明星,二是T22 SCHOOL,三是T22联合品牌,四是T22工厂。

产地一颗星,我们找了一个许家陶的陶器。年轻的小家庭,他们会喜欢比较容易接受这样子的一个陶器。甚至于全家,都可以接受在这样一个陶器里面,怎么样呈现家庭欢乐的氛围。

T22 DSCHOOL,大家都知道业者和业者之间,虽然都是同一个业者,反而没有太多的联系,彼此之间都有一点生疏,特别是面临二代接班的。第二代来接班的时候,我们就集合起来,给他上课,给他做训练,建立了一个平台,二代间可以彼此有合作的机会。

他们透过这样一个平台上面,可以一起把酒言欢,一起做经验的分享。

第三个是联合品牌,把安达窑和台虎精酿联合打造,做成了一个礼盒,同时贩售。这是贰房苑和台华窑品牌一起销售。

这些都是一个一个我们把它做异业结盟,产生出文创新的商品,帮两方做好销售。

我们也提到,跟日本有链接,有一些商品也会到日本去。像许家陶在日本也有销售。

这是我们联合的品牌,甚至我们和米其林的餐厅一起合作,把餐具和米其林餐厅的产品是可以搭配起来的,整个品牌效益可以做得更好。

产地一颗星,我们和旅行业者合作,让一般的民众可以参观、了解,甚至是可以选购。

因为业者要打开工厂,环境也要整理,也是把设计进厂,让它的环境可以做一些梳理。这是一些吧台,把餐具和整个吧台融合在一起。在这里面做了一些设计的。

参观者的进厂,实地体验参观了解到他们设计的过程。台湾现在对于体验设计,消费者还蛮喜欢的。

甚至这个地方,标识,因为刚才讲了设计都要进厂,整个工厂建学的时候,整个环境让你参观的时候不会让你觉得很难过。

产地开放日之后,我们已经做了两届。业者之后持续会做,整个莺歌是我们从2019年开始做,一直做到现在,已经将近3年的时间,持续来做,现在成效慢慢显现出来了,效果还不错。甚至我们在台湾的文博会,把T22的品牌在文博会当中也有做一些梳理,就像厦门文博会一样,帮他们在做品牌对接,帮他接单。

所以T22是我们的一个策略,相同的策略我们会在不同的产业间去应用。产地一颗星、产地学院、跨界合作和工厂见学,是我们的四策略。

接下来我们也做花莲和北投的,同样的策略进入进去。北投的温泉,非常有名,怎么样设计进场,能够形成观光的产业。我们把吃的东西,和餐具做结合,我们开发了很多文创的饮食。

这是和器具的整个结合,在商业的模式上面,我们也做了北投宴,是这样的结合。

花莲,是2022年开始进场的,同样的模式我们也做这样的方式进行。花莲是台湾石材主要的产地,花莲很多的建材用的时候会有很多的边角料,这些边角来以前都浪费掉,都当做废物来处理。我们进场之后,把边角料回收再利用,非常符合环保的趋势。再利用里面做了很多的文创商品,这些都是比较有质感的。和设计师结合,这是我们和辅导业者所做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商品。

各位可以看到,这也变成了观光工厂,我们也开放,打开工厂。它的外观,也有做了一些设计。

这是花莲的见学工厂,我们也有做了设计进场。这是我们讲的全方位、情境式的体验。我们帮产业的复兴不是只有帮它做一个产品的创新,包括消费者的体验,营销等一步到位来做。这是另外一家,整个看起来都比较有质感。

这是另外一个石材的特展,甚至在一个观光工厂里面都可以策一个小型的石材的特展。

这部分也获得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因为这种创新,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策略的成功,也获得了媒体的关注,得了很多的奖。iF奖、红点奖,获得的很多的媒体关注。这些部分,都作出了很好的成果。

另外一个项目,和各位介绍一下,这是台湾政府,航港局委托我们设计研究院来做的设计项目。航港局管台湾港口海运,是在水里面,跟水有关的,都是这个局在管。所以希望我们能够打造一个“蓝色公路”。陆上有高速公路,台湾是一个岛,水上的公路也很重要。还有很多的离岛,像厦门对岸的金门,或者是福州对岸的马祖等,这些都有很多水上的交通。但是以前水上交通都是各自为阵,没有一致的形象和品牌。现在台湾政府已经思考到,应该建立一个共通的品牌,提供使用者更好的体验的情境和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请我们设研院进场,打造蓝色公路品牌,建立优质的形象。

打造蓝色的公路,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品牌命名?所以我们的蓝色公路包含了航、港,港就是港口,搭船的地方。还有船舶,离岛间的接送有很多的船舶。还有旅游,所以需要建立品牌,把船舶的设计,场站的设计都涵盖在里面,包含了品牌的形象,服务的体验,指标的设计,船舶的内装,空间设计,还有营销宣传。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找了5、6个不同专业团队进场设计。

第一个先谈蓝色公路,蓝色公路的品牌,我们谈的是怎么样拉近民众距离和海的距离,怎么样让国外人士好念也好懂。

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TAIWAN Hi,Hi有“海”的谐音,这是一个很友善的,所以我们叫做TAIWAN HI的品牌识别系统。

这些都是离岛的,马祖、金门、基隆港等。所以TAIWAN Hi,打造我们的一个品牌。所以有很多的意义,(45)

所以我们在品牌里面,有趣好玩,是轻松,更重要是有美好的体验,让民众有一种质量和优良的品牌形象的感觉,更是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创造海洋文化的认同。

所以我们用“蓝色公路”开启。有一个形象影片,是我们帮这个广告制作的。我们强调的是人的温度。

我们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形象,所以我们必须在形象上面,各位有注意到TAIWAN Hi的“T”字吗?就是利用这个波浪,做成了整套的视觉系统。视觉系统的延伸,就会产生很多的变化。这整个就是一套系统,在所有的港口,所有的地方就会变成一套系统去使用,这样所有的形象就一致性了,甚至于网页、海报,它的形象我们都把它整合起来。甚至于细节到将来的告示,告示将来全部都用一套的系统。或者是等船的时候,上面讯息的告示,甚至有一些应用的,我们都把它应用出来了。

所以我们希望搭船前,大家对这个品牌就留下一下好的印象。搭船中,就可以在这个文创体验当中,去实际上的对这个品牌产生好的印象。之后能够有一些感同身受,就可以把它推广出去。因为有的船和港口,不一定是政府单位设置的,也有很多私人单位设置的,为了鼓励,我们也有一个认证设置,所以用“Hi”发展无限可能。也会有一个品牌发表会,很多记者都过来。

以后的所有场站用这样一套指标系统完成,这是场站设计我们做的几个示范。这个椅子是用海废渔网回收以后再设计的。

还有包含澎湖轮,在今年8月会启航,所以它的外观和一般船的外观也不太一样。这是在日本下水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内装的部分也做了很多的设计,内装的设计也用了很大胆的颜色。这是3D图。

所以我们设计力需要政府及民间携手推动,不仅让政府理解设计,厂商理解设计,民众理解设计。

我的时间到了,今天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