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F国际科创节暨数服会是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服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活动设立于2020年,旨在通过构建多元、开放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全面展示科创成果,传递科创精神。聚焦科技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全球范围内科技新技术、新应用,为助力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以下是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北京市政府专家咨委会委员李国平在第四届国际科创节 & 2023数服会的精彩讲话,由云现场整理。
尊敬的参会嘉宾,我是来自于北京大学的李国平。我今天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本来是想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因为这个题太大了,所以我今天只能缩减到区域绿色发展。
我们现在讲中国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维度都需要统筹的进行考虑。但是根本上讲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是什么呢?绿色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今天报告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尽管只有十分钟,我简单的把我的观点跟各位来宾进行阐述。第一是关于导言,第二是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新进展。第三科技创新与区域绿色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第四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第一部分导言,为了解决一些问题,应对各种资源环境挑战,绿色发展非常重要,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样的过程中,如何靠创新把绿色发展这样一个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来讲是一个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的,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种体现,或者体现现在讲,中国现代化和人和资源和谐的现代化。所以我们需要绿色发展,一定要通过绿色科技创新来促进区域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和推动绿色发展之间有一些什么进展呢?这些年进展非常快。从十三五以来,我们国家绿色低碳专利的授权累计量十六万件,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成为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一个重要的力量。国内在这方面也有一个巨大的增长,同时绿色创新合作,也有很大的进展,这是郑刚教授的研究,长江经济带和外围绿色科技的联系。
从绿色发展取得很大的进展,一个是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大家都看的非常清晰,能感受到,因为能耗下降了,排放就少了,天气就好了。第二个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以前我们看到水体,大家说脏水会多,现在基本上是清洁的用水。大气环境明显取得了积极效果,这个过程中,实际上PM2.5原来全国平均水平已经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现在明显低于国家标准,下降非常多。比如说以京津冀为例,从2013年的时候到现在,总体上下降了65%,包括北京已经进入了天蓝的阶段,以前有蓝天工程,PM2.5低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大概是35%,这在华北地区是难得一见的。
生态建设成效非常显著,协同机制不断完善。同时绿色产业规模也在持续扩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所以这个过程中,还有各种开发区的建设。
第三个角度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无外乎从学术,相关文献来看有三种关系,一个科技创新能促进绿色发展,明显的能看到比方说某一个企业,做实际调查的,有一种技术,处理后的水是四类水,另外的一种技术除了达到三类水标准,可能就会更加稳定。总体上技术可以介入到企业,排放等等,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科技创新和区域绿色发展有很大的差异,产业和行业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所以每个行业技术研发非常重要。三是讲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之间,它有非线性关系。总体上来讲,大的方面是增长的同时内部还是有一定的差异,体现在产业,区域等等方面的一些差异。
面向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要讲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放在建设,人和资源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来统筹谋划和进行顶层设计。这个过程中还是强调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要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大自然,没有地球,所有的东西都要清零。
同时还要非常准确的把握科技创新的趋势,我们要考虑问题导向,同时要考虑目标导向来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统筹指导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第二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区域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各区域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各地投入水平也不一样。所以一方面要投入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同时还要考虑结构的调整,技术多先进,但是结构不行,所以这个时候,行业之间的排放差距是非常大的,尤其能源结构的调整,这些年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有巨大的变化,所以能源占比持续提升,像光伏,水能,风能等等,非常非常重要。
同时要鼓励各个地区构建绿色创新体系,每个地方是不一样的,有些地方创新能力强,有些地方创新能力差。但是这个过程中,区域之间的协调互动相互补充,其中跨区域的创新系统。第三要加快节能节水,降碳治污等步伐,还要压缩过剩的产能,还要加大个别领域的节能,节水,这是非常关键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密切相关的。
最后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特别针对不同资源环境约束及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国家分成了主体功能区,比如说优化开发区,动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洞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的治理。最后要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区域绿色发展的管理体系,我的报告正好时间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