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发布将来到上海。本次论坛我们聚焦「Infinitas 未来无限」,我们将搭建一个展现“青年人”智慧与潜力的舞台,聚集全球创新人才和资源,让更多人见证他们不懈的探索和追求,让一点火苗点燃他们无穷的创造力。让上海与我们共同见证这片广阔无垠的舞台上,追梦者们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以下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后薛潇在2024中国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发布仪式精彩讲话,由云现场整理。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薛潇,我所从事的是量子计算的实验研究。
众所周知,当前在量子计算领域,有许多侯选的物理体系,比如超导量子比特,比如离子或中性原子,比如硅基量子点结构,以及拓扑量子比特,还有金刚石的金刚缺陷(音)等等。而现在许多有实力的科技公司已经将其的赌注压在某一个系统上。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硅基量子点,这个系统在扩展和集成方面有许多先天优势。
这幅图展示了硅基晶体管的基本结构,上方的电极用于控制下方电流是否导通,从而定义了比特01的状态。硅基量子点结构与硅基晶体管高度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将导电的()定义了我们的量子比特0或1。
通过将数十亿数百亿个晶体管进行集成,我们可以构建出大规模集成电路,也构建出当前手机电脑中的芯片,我们希望未来可以将数百万、数千万、上亿个量子比特进行集成,从而构建出所谓的量子集成电路。
(如图)这样的量子集成电驴需要三个基本要素,需要局域的量子模块,需要实现量子模块之间的信息传输,同时也需要与传统的低温电子学进行集成。过去几年我与代尔夫特的同事们一起在这三个领域做出了一系列比较重要的贡献。
具体来说,我们将模块内()同时我们利用低温电子学芯片,实现了通用量子逻辑,在经典量子集成方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最近我们利用微波光子实现了两个远距离硅基量子比特之间的信息传输,这对于实现模块化架构至关重要。
在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将硅基量子计算技术与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相结合,就如同集成电路的发明者罗伯特诺伊斯等人一样,真正将量子计算代入到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