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发布将来到上海。本次论坛我们聚焦「Infinitas 未来无限」,我们将搭建一个展现“青年人”智慧与潜力的舞台,聚集全球创新人才和资源,让更多人见证他们不懈的探索和追求,让一点火苗点燃他们无穷的创造力。让上海与我们共同见证这片广阔无垠的舞台上,追梦者们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以下是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北京市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王琛在2024中国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发布仪式精彩讲话,由云现场整理。
尊敬的各界专家、领导、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清华大学的王琛,今天很荣幸能够介绍我们的工作。
过去半个实际,芯片技术开创了摩尔时代,从1971年第一个CPU到如今百亿级晶体管的芯片,我们在材料、工艺、器件、集成、架构、生态六大引擎驱动下获得了摩尔浪潮。摩尔浪潮之后是芯片器件的创新之路。二战之后,我们先后发明了多种元器件,相关元器件推动了从物理到微电子到集成电路到智能时代的突破。如果非要找一个技术的基点,那4就是晶体管。
当然,摩尔定律失效由于晶体管本征物理特性,早在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我们就发现这样的瓶颈,因此在后摩尔时代,如何通过全新原理、全新架构的新型元器件,推动新的技术基点,是我们的核心研究目标。
同样,我们注意到材料体系创新构建底层技术,从80年代、90年代、10年代、20年代,我们先后探索了几乎所有可用的元素,但是材料体系创新活力无限、方兴未艾。面临百年未有之技术大变局,身在清华,我们更能感受到时代的召唤。因此我在清华建立了NEXT实验室,从底层机制出发,在材料、器件、集成、电路多个维度突破相关元器件和技术基点的突破。我们实现多层级芯片的3D化,部分技术已经商用。在先进节点芯片互联材料与技术,我们突破了从()我们实现了横向异质结器件等器件的创制,引领了时代。
除了科技创新,还有教书育人,在清华,我从本科生入学到博士后出站,全流程培养学生,培养新一代科技领军人才。我的身后有最有创造力、最有凝聚力和最有战斗力的团队。35岁,从头开始,忆往昔,高山大洋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