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4日,由数央网、数央公益联合国内众多大众及财经媒体共同举办的2024第三届国际绿色零碳节暨2024ESG领袖峰会将在北京举行,活动主题为:迈向碳中和之路。

国际绿色零碳节是碳中和与ESG领域的焦点活动,活动旨在构建多元、开放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展示双碳战略目标下的实践成果,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与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不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赋能,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共创绿色零碳未来。


罗义贤.png

以下是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会长 罗义贤在2024国际绿色零碳节暨ESG领袖峰会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全国正在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很高兴应邀参加2024国际绿色零碳节,在这个多元开放交流合作平台,聚焦碳中和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维度的焦点,探寻以新质生产力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讲话就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26:38),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文件,做了很多很好的决策,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制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了宏观设计和制度安排。

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中,中央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更主要的是听取了大量在基层实践的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学家、生态学家的意见。

刚才我听到这么多年非常尊重很敬重的全国政协老委员贾康所长的发言,一开始邀请我们参加做主旨演讲,我还推迟,我看到了贾所长,我就说即使不讲来听一听也是好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要广泛听取社会的意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件系统工程。

这些年因为工作需要,我基本上走遍了我们国家大江南北,对大漠戈壁我们建成的巨型太阳能、风能的发电厂感到非常骄傲、震撼,对一座座的抽水电站感到震撼、骄傲,碳达峰、碳中和是系统工程,不可能靠一些巨型的电站、新能源工程就能够实现,必须经过全民努力,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波澜壮阔进程中,对孩子的从小教育是要引起关注的。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刚才看到的这些天真可爱的小朋友表演的歌舞一样,他们是今天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苗,到了2030特别是到了2060,他们才真正是碳达峰的具体实践者,是实现“双碳”社会的中坚力量,实现“双碳”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对娃娃从小进行驾驭。

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我们感到很荣幸,参加到这个工作中来,中国滋根是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公益慈善组织中,我们是唯一的慈善社团,其他民政部登记注册我说的是国家民政部,不说的是省市,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公益慈善组织统统都是基金会,我们是唯一一家慈善社团,我们开展公益事业始于1988年,2017年被民政部首批认定为慈善组织。

中国滋根的宗旨是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支持乡村基础教育,环境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文化传承以及小型经济项目,我们在2010年以前,中国滋根对农村学校支持的项目主要是用于支持贫困生的捐资助学,支持乡村学校教学设施的充值。

2010年以后,我们就将重心放在推广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开展与此相关的调查研究,特别注重支持农村女童和妇女参与发展的机会。我们认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关键,大力推动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到目前非常紧迫。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培养每一个乡村孩子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与他们现实学习、生活的内涵。

比如我们讲有关“双碳”目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空气、土地的污染以及食物浪费、消费生活形态和生产等知识、态度技能乃至行动,都和我们每一个农村孩子密切相关,为了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成效,这些年在乡村重点推广绿色生态文明学校的建设,我们开展绿色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培养孩子成为环境保护的卫士,自觉参与本乡本土的行动,从小就让他们知道,不努力实现“双碳”目标,将会对未来的家园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校建设环保设施,如太阳能热水器,组织学生开展草根行动,绿化校园,垃圾分类、回收以及减少垃圾食品。培养学生从小奖惩勤劳节俭小用再用循环利用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节俭省的价值观。为了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双碳”达标的行为习惯,我们将重点放在绿色生态文明学校教师培训方面,在全国九个省市、20个县市、100多个学校开展绿校教师培训,与农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编课程,帮助他们将绿校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组织引导学生以小手牵大手的发生,将“双碳”行为习惯走进家庭和社区。

我们的绿校建设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借此机会,我也真诚希望参与今天会议的各公益组织和有助于社会公益慈善的企业和企业家,与我们精诚合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