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4日,由数央网、数央公益联合国内众多大众及财经媒体共同举办的2024第三届国际绿色零碳节暨2024ESG领袖峰会将在北京举行,活动主题为:迈向碳中和之路。

国际绿色零碳节是碳中和与ESG领域的焦点活动,活动旨在构建多元、开放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展示双碳战略目标下的实践成果,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与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不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赋能,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共创绿色零碳未来。


乔乔.png

以下是电影导演、摄影师、中国青年领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自然生态环境电影拓荒者、探索者和践行者 乔乔在2024国际绿色零碳节暨ESG领袖峰会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以一个电影工作者、环保志愿者和第三届国际绿色零碳节零碳大使的名义,祝贺2024第三届国际绿色零碳节盛大开幕!很荣幸受官方第三届国际绿色零碳节组委会委派,出任2024第三届国际绿色零碳节零碳大使,并在这里发言。以上,诸位业界精英都讲的非常好。今天,我以学习和探讨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的粗浅之见,欢迎各位批评指正。我分享的主题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北宋皇陵园区推行生态农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我们看一个小短片(放短片):01《麦田守望者》,先来认识一下宋陵。

 

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来过这里。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最富裕的朝代——宋代,其都城在河南开封。距离开封两个小时车程的巩义,坐落在于洛阳和郑州之间,宋陵就位于这里。从公元963年开始建设,前后经营长达160多年,形成了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除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其余七位皇帝的陵墓,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都在这里,统称“七帝八陵”。围绕八座帝陵,还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功臣墓,共有300多座,占地156平方公里。刚才影片里呈现的,是宋哲宗永泰陵所在的夏日麦田的丰收景象。

我们再看两条短视频(放视频):

第一个,02《永厚陵遗址公园》。

第二个,03《永昌陵遗址公园:皇家陵园成了游乐园》。

永昭陵、永昌陵、永厚陵、永定陵,已经陆续被开发成文化遗址公园。目前仅剩永熙陵(部分)、永裕陵、永泰陵及部分皇后陵散落于田野之中。长期以来,巩义市重商轻农,本来就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显得尤为珍贵。农业要发展,文物要保护,这让当地政府一筹莫展,纵使“专家策略”也并非奏效。我从来不认为把皇家陵园建成遗址公园就是更好的保护;相反,让皇陵遗存以原始样貌立于田间,恰恰是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尊重——宋陵历经风雨千年依然屹立不倒,其中自有奥妙;我们后人自以为聪明于是总在皇陵上做文章——今天在神道两边种上柏树,明天又要把埋在土里的石像生挖出,后天又对老百姓在此种庄稼说不……

来看两条短视频(放视频):

04《永裕陵神道两侧被种上柏树,皇家陵园竟也如此操作?》

05《李宸妃(狸猫换太子)皇后陵:麦田中被埋的石像生被挖出》

如此折腾,不免让人揪心。其实,不被打扰的保护,也许是最好的保护。文物与庄稼一起生长于田间,庄稼与文物交相辉映,文物同庄稼和谐共生。

来看一个短片(放短片):06《守望丰收》。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宋陵园区,化学农业泛滥,化肥、农药、除草剂被过度使用——一味地依赖化学物质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却对环境、文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来看一组短视频(放视频):

07,永泰陵:雪天,人工撒化肥;

08,永泰陵:飞机作业喷洒农药;

09,亲历:农药施用过量导致大豆死亡;

10,目击:除草剂,坟头上的杂草也不放过。

那么,是不是只要打了化学药物就能一劳永逸哪?我在这里拍的镜头告诉大家:非也。看视频11(放视频),这是打了6遍农药的大豆,依然被虫子咬的千疮百孔。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钱没少花,收成也不怎么样,最致命的是化学农业的做法违背了自然规律、污染了环境、破坏了文物、损害了健康。以上种种非常糟糕的状况,促使我务必想方设法改变这里的化学农业种植模式,纵然我势单力薄,人微言轻。

突然有一天,在拍摄中我意外发现,永裕陵神道东侧,一片丛生的杂草里,一棵野生的绿豆结的豆荚很稠密,这引起了我的注意,看视频12(放视频);无独有偶,也是在一汪草海中,一棵野生的大豆一枝独秀,豆荚挂满了枝头,看视频13(放视频),接下来我给这棵大豆做了记号,一直拍到它成熟,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从头到脚累累硕果,傲然挺立于寒秋的荒野,看视频14(放视频);相反,在潘后陵的拍摄中,我观察到,那些除了杂草、打了农药、施了化肥的绿豆,结的豆荚却寥寥无几,看视频15(放视频)。

这一发现,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推行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尤其是在宋陵园区,在有限的土地空间,更具有可操作性。与其与草为敌,不如与草共舞(看视频16,放视频);与其以牺牲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文物资源为代价,不如以自然的力量、通过生物链/食物链的方式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看视频17,放视频),以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替代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方式,既提高土壤肥力,又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做到土壤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物健康、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看两个小短片(放短片):18《油菜熟了》,19《七彩稻田》。

我的分享完了。谢谢大家!祝2024第三届国际绿色零碳节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