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将以“创新开放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国际合作和高质量发展,围绕产融集聚发展为实体经济创新服务,分享国内外培育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的机遇和前景,推动制造业集群开放合作迈向新台阶。
以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瑞金附属医院院长宁光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国际合作论坛上的精彩发言,由云现场整理。
非常高兴能够出席这个会议,但是我就是个医生,接受邀请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会,我以为就是个医学的会,给大家讲讲医学的事情。
对于生物医药产业来讲,确实医院能够在临床资源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首先对于大家来想,如果生物医药产业也是个集群的话,生物医药实际上具有非常大的集群规模优势,也就是说在2021年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大概是接近4万亿的产值,其中药品生产大概在2万亿多一点,但是真正的医疗器械大概在9000万左右,所以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但这个产业真正给它做研发的大概只占整个产业的5%,也就是说从这个数字上可以看到,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基本上是跟随的、模仿的、仿制的,而不是创新的。
对于能不能真正出现生物医药的创新?有没有这个需求?大家看美国和中国的对比,在美国最多的医院大概只有6000家左右,而在中国医院大概是接近4万家,出院人数在美国只有3000多万,但是在中国达到2.46亿,如果不看到这个数字,就会发现将来在这个数字里,在生产企业中到底做出多大的贡献?那边的图又可以看到,如果说在研发管线上的数量,在美国大概占全球的67%,也就是说新的药物生产大概占全球的67%,在中国占了6%。所以在中国卖的药还是以美国的药为主,从数量上不一定是,这是现在的态势。
在这个态势下,大家能不能出现真正的把生物医药产业当成一个产业去做,真正让医院或者临床的资源成为带动的“圆圈”,这是大家应该想的。在美国,大家都在讲新冠,中国人几乎14亿人一下子新冠过了,但是新冠是怎么回事?中国人真不懂。谁懂?在冰岛有这样的企业,全国家36万人,36万人中有一个生命科学家、神经科学家,他说我们成立一个公司,就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做基因测试和队列研究,把整个冰岛变成一个队列,这36万人从1997年开始做队列研究,但是可以看到到2023年DeCode Genetics公司已经发表了文章,Nature是15篇,Science 9篇等。谁明白了新冠的发生以及预防策略?就这个队列,36万人,所以反而他们几乎没有太发生新冠的情况下,清楚了新冠的发生机制,这个公司就变成冰岛最能够产生价值的公司,这就是把生命科学产业真正做成一个公司的方式。
第二个,UK Biobank,英国真的是科技创新之源,英国把最重要的医保怎么做?用医保的钱投了这个公司,也就是把大概在最初制定5万人,现在已经到50万人,准备再进一步发展到200万人,把所有生物信息全部采集好,变成Biobank,现在可以每年为英国的经济超过2亿英镑的贡献。全世界,包括我自己的课题组都要从这里买信息,也就是中国很多人,生命科学产业的研究者从UK Biobank里买到信息做研究,包括我自己的课题组,它可以使得整个生命科学产业在英国的提高,对于GDP的贡献大概在1-2%,它发表的文章也是明显增多。
他们把原来民生的事情,在我们国家医保是花钱的地方,变成了赚钱的地方,再回馈民生。
另外是NHANCES研究,这个研究很有意思,我们都在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国家投了大量的钱进行科学研究,但是这个研究就是靠打电话,每年给这里面大概1万多人打个电话,你现在病了吗?没病,为什么没病?看病多少次?每年可以发表多少文章?Pubmed上每年接近1000篇文章的发表,完全可以作为整个美国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最重要的依据,但是就是靠电话来的。我们现在要花大量的钱去建,建了以后用电话就可以解决。
另外是乔治研究所也是这样,这也是非常好的转型,乔治研究所开始是悉尼大学公共卫生系的研究室,几个老师出来做了一个研究室,这个研究室就做一件事“找到全世界最关心的临床问题和医学问题,然后提出研究的方案,再把这个方案卖给药厂或者政府”,用这种方式从一个小的研究室逐渐变成研究所,现在已经从悉尼大学独立出来了,成了专门的Global研究所。
美国的临床研究组织-NIH研究院,我们现在都在说让医院做成研究型医院,什么叫研究型医院?像瑞金医院几千张床位的医院变成研究型的医院,基本没搞明白什么叫研究型医院,这是NIH的研究型医院,总共225张床位,大概是2000年左右增加了25张床位,从1950年建院到1997年增加了25张床位,他觉得这是非常伟大的事情,NIH研究中心大概有1万个职工。
如何进一步做生物医药产业?这是波士顿地区。最近我看到一个消息在讲全球十大创新性城市,只有深圳排在第九位,其他没有中国城市,大概上海在第十六位,所以波士顿这么一个小城、这么破的地方,楼全都旧的不得了,但是排第二位,第一位是旧金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波士顿之所以能够真正成为创新型城市,是生物医药产业。谁带动了整个波士顿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哈佛大学、BU等等在那个区域集聚,也就是有大量最好的医院集聚在那个地方,和大量最好的大学集聚,就成为了创新的,它的创新性是非常之好的。像麻省总院都在那个地方。
再一个是旧金山,旧金山地区就是斯坦福大学,再加上湾区、硅谷,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带动,也就是用新的其他产业集聚了一大批好的企业所在,所以生物医药产业或者先进制造业我总觉得一定要找到一个带动的、驱动的引擎,才可能起来,而不完完全全是靠钱去堆出来的。
硅谷用另外一个方式反馈生物医药产业,也就是如果波士顿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因为像麻省总院、哈佛大学、BU等等大学的生物医药研发好而带动,斯坦福大学或者旧金山湾区是因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来反馈和反哺了生物医药产业,所以像原来斯坦福大学的医学中心并不是全美最好的,现在成为最好的。像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原来并不是最好的,现在变成最好的。
包括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对他们的带动作用。
另外非常有意思的是休斯敦地区,休斯顿原来是牛仔、石油,再进一步发展是生物医药产业或者医院,也就是休斯顿地区肿瘤中心在那个地方,现在休斯顿地区的第二个医学中心在建,也就是现在休斯顿地区的三分之一酒店是为了医学中心看病的人提供住宿。好比休斯顿地区很有意思,在过去是个荒漠的,在医学中心这个地方。建了这个单位以后逐渐围绕着这个地区,围绕着这个学校建了很多医院,然后就逐渐形成了德州医学中心,Cooley做了移植,Debakey做了搭桥,…这个地区就发展起来了,所以是一个城支撑起来。
另外是匹兹堡,原来是“钢铁之都”,现在变成了“医学之城”,就是靠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这个单位的带动,所以他们最标志性的是匹兹堡大学最高的那栋楼,原来叫钢铁楼,现在改成(英文),整个钢铁之都、铁锈之城,变成了新的医学之城。
中国几乎80%做移植的教授都是在这儿得到培训的。
其实国民医疗可以作为非常好的研发机构,而且可以带动,也就是说如果医保能够和其他地方进行一些合作,其实是可以很好地变成中国人最大的生物医药资源,并且能够成为创新之地,但是这确实需要数据开放去做到的。当然怎么做?我相信在座的比我还知道这些方法。
我们能不能向世界先进转型的地方学习,形成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好比我们可以和UK Biobank学,真正做到三医联动。好比真正向新型研发机构学,和Decode学、乔治研究所学,让中国人的一些想法和经验变成全世界可以共享的。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非常好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基础怎么能够围绕医院形成新的生命医学产业?确确实实是需要大家共同去讨论的。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是觉得完全可以做这些,也就是真正使得临床资源以及研究中心等等得以真正出现一些新的临床资源被使用的方式。
类似于冰岛,如果在上海地区或者其他地区专门选一个地方,好比崇明岛选一个地方,崇明岛大概两三百万人口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形成像冰岛的经验,可能将来对于整个疾病的预测以及形成新的产业就很有意思。
如果真正能够实现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我们的目标我认为可以实现“3H”的战略:Health、Happiness、High efficiency。如果能形成这样的群体、队列去做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有意思。
我们会在江苏省太仓做一些这方面的探索,所以在太仓瑞金医院和太仓一起做这方面的探索,很希望这个探索让医院不要单纯地成为看病的地方,而是成为健康的地方,这样的话叫健康会客室,用这种方法真正实现医院功能的转型。要不虽然理念的转型,如果没有物理空间去做也不行,这样的话可以形成新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个集群里确实需要一些物理性的东西,包括一些仪器设备等等去做到,但是可以做到产学研的方式。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到瑞金的太仓医院看一看,我们叫做Rui Park,让医院变成公园,让公园里有更多的功能,这样会做得更好。
当然我们会有系列性的产品等等,怎么混合等等,都在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我相信将来的医院应该是下面这几行字,应该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确确实实科技与生命的对话,再一个是医学和健康的交融、技术和疾病的共存,只有这样的话才能真正把人身上的自己研究好,这可能是将来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人做服务,让人更幸福,而不是让人处于战争状态,所以任何先进制造业的集群如果是为战争所服务的,我都觉得不是先进的。如果是让人体更健康,一定是先进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