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N7A8339__16471294.jpg

以下是SOM上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城市规划与设计资深副总监 孙乃飞 在云宇星空 擘画未来 | 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开启日 的精彩发言,由云现场整理。


   

刚才各位嘉宾分享美好的数字世界,我一环节把大家从数字世界带回到现实。大家相聚在复兴岛上,共同畅想量子时空美好的未来。其实做这样一个创作中心核心基地的载体就是复兴岛。我们主要要结合这段时间对于黄浦江中北段的一些规划设计工作,一起来分享一下三方面的内容。

    大家知道上海的黄浦江一直见证着上海历史的发展,而复兴岛正是黄浦江中北段的一个中心,未来伴随着黄浦江中北段的转型,上海又会掀起一个新的篇章。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上海,从黄浦江的吴淞口通过上海之门顺流而上,进入第二个弯道之后就可以看到复兴岛了,未来复兴岛的转型也将会为中央的公共空间增添新的一抹亮色。

    上海黄浦江的中北段百年历史,其实是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繁荣的见证。另外一个方面聚集了大量的院校,包括研究机构,为未来的转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智力支持。

    从整个区的滨江格局来讲,其实复兴岛非常特别,它是整个黄浦江中北段一个复兴转型的物理空间的交点,从它本身的地理特征来看,也非常有特色,图上可以看到,整个岛的头部跟尾部各有一个山水交汇的节点,同时岛的中部是复兴岛的公园,同时又是跟浦东侧赵家沟的滨水绿廊隔江相望,形成两岸对话的滨水空间的关系。

    未来复兴岛一江两岸的总体规划格局将会通过三个功能线的轴线交换形成两岸对话的关系,比如说在浦东侧,原有的煤气厂的东南侧,东葛路会向森兰中心延伸,形成森兰轴线。另一方面,原有沪东船厂的船坞也会向金桥延伸,构成金桥的轴线,这两条轴线将在复兴岛交汇,跟复兴岛原有的复兴中轴形成未来世界级的滨水公共活动的中心。从这个区域滨水岸线现状来讲,其实还有大量生产性的岸线,此外还有很多历史的遗迹,这些都构成了未来价值转型的契机。

    伴随整个绿色的转型,城市的水廊、绿道会在滨江中间交汇,同时依托于复兴岛本身形成新的滨江绿河的营造。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城市一系列的绿廊和林荫大道,跟城市腹地的公共空间进一步结合,形成水岸相连的开放空间的网络。

    刚才提到,在这样一个滨水空间里面有很多两江互望的轴线,有主有次,有人文的,也历史的,也有自然景观的,他们将共同塑造一系列形成城市新的地标节点以及场所营造的契机。当然,伴随它的绿色转型,新的功能也能会植入其中,包括复兴岛上会引入新的设计艺术的创作基地,包括数字智能孵化基地。此外伴随未来滨河空间进一步打开,以及和理工大学的融合和开放,复兴岛上也会引入更多研学、交流、共享的功能。

    复兴岛也会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伴随着它的转型会进一步带动两岸空间的提质发展。在这样一种主次轴线格局之下,整个城市的风貌也  会发生转变,我们希望最终塑造一个形成两水四岸遥相呼应的一种城市形态。

    再来看看复兴岛本身的一些变化。其实复兴岛是黄浦江上唯一的一座岛屿,在历史上它曾经是沙洲,同时也是一个地理变革的重要节点。复兴岛在历史上名字变更过很多次,抗战胜利之后命名为复兴岛,也是民族复兴的承托之地。同时复兴岛孕育了中华、沪东两大船厂,是民族复兴见证的重要的节点。

    在未来,我们也将进一步贯彻人民城市建设的理念,通过渐进式的城市更新来把复兴岛建设成为人民岛、数字岛、艺术岛。在这个过程中,新的蓝绿空间将会为复兴岛注入新的生机,刚刚提到的艺术、数字、智能的功能,也会为它赋予新的使命。

    作为未来的人民岛,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带动生态的复兴,让人与自然在这里进一步和谐共处,带动水岸的复兴,把城市的功能带到江畔、河岸,同时也希望能够带动功能复兴,像今天这样的厂房会植入全新的文化或者是展示的功能。另外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的复兴,未来会有更多的场景可以在复兴岛上得到更多的体现。

    建设人民岛过程中,非常关注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结合复兴岛本身的特色,从北到南会形成四个特色的滨水公园。北边的活力公园,一方面毗邻理工大学,同时它就像江上的一片绿洲,会跟周边的水岸绿地共同形成北部的绿河。在整个复兴岛的南部是未来的生态公园,会成为从城市进入复兴岛全新的生态门户。中部围绕船台会构建中轴公园,构建一个文化活动的交点,而复兴岛公园本身也会进一步拓展,将水岸跟腹地的绿轴相连。

    复兴岛公园本身已经非常美丽了,有着非常丰富的景观层次,四季皆美。未来希望能够植入一些文化的功能,增加人们在复兴岛公园中的文化、艺术的体验。同时伴随数字城市的发展,这个区域人们将会有更多跟数字技术相关的公共空间的体验。另外一方面在南部的生态公园,除了塑造新的景观空间之外,也是需要引入新的生态体验馆,增加寓教于乐的功能,我们刚刚提到南部的活力公园,它将成为上海一个重要的户外文化和体育活动的空间,通过音乐会塑造新的滨江活动的魅力。同时在这个公园可以通过地形的起伏,增加一些相对小的绿丘之上眺望江景或者回看我们理工大学景观视野的体验。

    围绕中部的船台公园会做景观的营造,并在周边植入新的公共文化的功能,包括新的公共文化的建筑。除了滨水公园之外,也非常关注复兴岛运河,其实复兴岛运河沿线功能景观非常丰富,既有一些特殊的节点,比如未来开放的理工大学的水岸,也有北部新的产业区,有科创展示交流新的滨水功能,包括围绕中部形成的艺术设计和数字智能板块。

    结合这样一种多功能、多环境的特点,把整个水岸从南到北分成四个段落,包括南侧的艺文雅岸、中部的活力智岸,然后是理思学岸以及北面的展创乐岸,希望提供多样的滨水空间,比较休闲的滨水氛围,可以跟校园的生活相交织,形成新的自然滨水空间的感受。

    围绕地铁站周边更加关注于交流创意的场景,这里除了水岸空间之外,多样的露台、屋顶花园提供了非常好的眺望江景或者是欣赏复兴岛运河的环境,提供一种全方位的社交场所。当然在这样一个自然的,具有松驰感的空间里边,人们也能够体验到生活工作休憩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创意。

    当然我们也不忘今天的主题“数字岛”,就像前面几位嘉宾所提到的,未来这个区域希望能够进一步建立神经网络,构建智能感知基础设施系统,在此基础之上构建镜像孪生星球,开展相应的数字技术的应用。同时在岛本身可以开展十方不同场景的应用,成为一个不只是产生新的数字技术想法的区域,更重要的也是一个应用展示的核心场景。

    在这里希望能够赋能企业,为企业提供各种测试,智能生活空间的可能,同时对于访客来讲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最新一代的应用体验。除了这一点之外,艺术岛也是未来复兴岛一大名片,未来复兴岛营造过程中,希望进一步突出围绕中部船台公园打造一个设计艺术区,通过这里能够进一步聚集艺术中心,艺术家工坊和展示功能,进一步突出它的艺术生态圈的特色。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以在水一方为品牌,举行一些音乐会或者举行艺术季,这张图是我们对于未来艺术季的畅想。结合复兴岛本身的特点,未来会有很多跟大地,跟自然景观相关的艺术装置,可以在这边进行展示和互动。结合复兴岛本身的数字特点,我们也希望未来这个区的数字技术与艺术展示有更多的交织,人们在这里感受自然的时候有一种新的感知科技和生态新的体验。同时结合大地艺术的场景,可以塑造上海独特的滨水装置艺术的环境。

    这就是我们对于整个复兴岛,包括黄浦江中北段主要设想,相信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启动日,其实是开启复兴岛蝶变的开始,同时黄浦江中北段的转型正在徐徐展开。

    最后,我们结合这次黄浦江中北段的工作,感谢市区两级政府和规资部门的指导,同时感谢上规院、清华大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还有前期一系列头脑风暴设计团队的贡献,大家的真知灼见会共同塑造复兴岛美好的未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