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与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副总裁 徐卓元.jpg

以下是上海天与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副总裁 徐卓元 在STIF第五届国际科创节 暨新质生产力领航者峰会 的精彩发言,由云现场整理。

大家好,张老师已经为银发经济产业特别是养老产业从宏观的角度开了一个头(音)。

    我们是2019年成立的,涵盖养老领域各个细分的领域,居家到机构到上门服务、智能化养老各个领域,在过去五年左右的发展时间内,把全国的主要城市和核心社区都做了覆盖,    涵盖沿海到东部到西南地区的覆盖,也经过多轮资本融资,2021年完成第一轮融资,从2021年到现在完成四轮主要的融资,而在融资过程中也看到了无论是国内资本还是国外资本都对中国养老行业特别是数字化、科技化养老解决方案的兴趣、信任以及非常的看好。

    回到今天的主题,关于新质生产力在银发经济中我们如何来解答,我们的答案是两个,一个是数字化,另外一个智能化,依然回到这张图上,这张图是很多老师同行分享养老行业都会用到,中国的老龄化如火如荼,速度非常快,可能我们有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过去两百年的路程,很不幸,很有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的时间,也会走完发达国家老龄化的过程,作为从业者,我们用第一个残酷的语言,虽然速度全球之最,现在在老龄化服务供给方面面临非常大的短缺。

    目前上海天宇的核心业务上,目前在居家、社区、机构,家庭养老床位等方面都有业务进展,我们在这个行业沉淀五到六年的时间,目前在全国为每天都在给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护工(1:06:10),我们非常想降低护工的平均年龄,在2022年我们的护工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非常想降下来,努力了一年,今年是我们想降护工平均年龄的第三年,我们发现护工的平均年龄很难降下来,这是很大的挑战。即使年龄在不停的提高,这里服务的供给者反而变的越来越少,在东部沿海地区、江苏地区的护工们大部分来自中部省份,“护工阿姨”“农民工阿姨”给当地老人提供服务,当她们年龄变大返回家乡,开始需要从医保、社保等各类国家支付路径中拿出相应的比例来供给她们的养老服务需求。

    政策角度也可以看出服务供给变少、变弱,价格变高时,国家政策如何导向,这个政策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国家民政部在2021年(1:07:44)2025年开始第五批提升行动,从四批提升行动就能看出这样的趋势,数字化、智能化,养老整体大的趋势,第一批、第二批提升行动,这里边对于基础家庭环境的改造非常多,家里的辅具、适老化环境改造非常多,第一批、第二批,从第三批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智能化服务供给比例变的非常高,老人居家安全监护,家庭养老监护,第三批比例逐步被拉高,2024年刚结束的第四批,很多城市还在建设提升行动中,数字化平台,基于数字化平台智能产品整合来为老人提供服务,降低对一线护工的依赖,开始变成第四批提升行动的主角。

    从国家政策也可以看到数字化、科技化整体养老行业中的沉淀。

    回到整体行业的发展,养老是很分散的行业,大家感受一下可以看到,养老行业非常分散,可能在一个社区就有非常小的养老公司,在一个街道就会有小的养老公司,既分散力量又薄弱,服务供给在变弱,但是需求在变强,如何来解决?很多养老服务公司急切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智能化跟科技化赋能的手段,我们就看到2013、2014年我们国家的老龄化没有那么(1:09:个8)各个家庭解决居家养老,请个阿姨、护工,一个小的家政公司雇佣十几个阿姨,服务几十个老年人,这个是他们的常态。以天与为代表的养老服务公司,目前在全国向我们(音)每个护工每天大概能够产生六到七张工单,合在一天基本上产生三万张至四万张的工单,这是非常庞大的数据量,如何降低对一线流程的把控是我们不停投入我们的技术和研发,把养老行业数字化、科技化转换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工作。

    天与是有这样的能力,大量沉淀在一线小的服务公司未必有这样的服务手段、资金能力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在若干次国家民政部提升行动中,本地化公司参与只能参与床位服务,给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关于科技化、智能化家庭养老建设,基本上集中在(1:11:06),而一些服务型的公司很难有这样的能力,他们又迫切需要这样的能力,未来在银发经济中需要为分散在不同地区,沉淀在一线社区养老服务公司,为他们提供智能化门槛较低的解决方案。

    数智化养老打通了养老的各个完整链路,从居家到社区,只有深入一线去,了解老人居家的场景需求、社区场景需求才能转换为对整个产业链的链通,天与是行业中为数不多既做服务,又做运营,还做硬件、研发的一家公司,我们能够清楚看到整个产业链从上游技术硬件、数字化平台到中游养老穿戴型设备,下游为一线服务者提供解决方案,提供硬件、软件的解决方案,极大释放了很多中小型养老服务公司的(1:12:21),来应对我们养老服务供给者原先阿姨们年龄偏大之后供给能力的丧失,现在用一些高科技的解决方案,来为社区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激活养老产业的硬件、软件、算法、芯片的供应链,也在国家的洗礼中可以看到趋势,降低阿姨在老人家里的滞留时间,现在从60岁退休到82岁、83岁的平均年龄,如何解决最核心的需求,我们理解下来最核心的需求,从60岁到80岁居家的状态,我们统计了一下,老人住进养老机构的年龄平均在82岁以上,我们现在在全国各地八个养老机构,入驻的老年年龄比较大,近22年-23年是在家里完成的,这里的核心需求是居家照护,(1:13:41)吃饭护理等需求,当安全需求成为最核心的需求,我们需要依赖智能硬件来为独居或者是双老家庭提供最综合、最低成本、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在这个行业中充分应用了毫米波雷达、数字化充分应用的解决方案,来为老人提供一整套居家安全环境的解决方案,为当地从业者、护工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回看整体老龄化的发展以及整体新质生产力在银发经济中的沉淀,数字化、智能化来解决一线养老的综合服务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类型的科技企业,也需要国家整体政策的配合以及制造业强大的供给能力,来为中小从业者、老人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最核心的一款产品是毫米波雷达,用来给老人居家测量他的呼吸、心率、睡眠、摔倒以及在环境中能力行为的感知仪,当时从国外进口单个产品的成本在四千人民币左右,每个月还要为芯片算法支付一美元左右每个月的服务费,在深圳找到替代工厂,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通过逆向打造,把整体国产化比例拉到基本上接近100%,我们现在除了一部分芯片还有一部分外部采购之外,大量算法、硬件已经完成了国产化,完成国产化以后,我们的成本上降到只有当时进口价格的不到25%,当这类解决方案在高质量用户中,比如保险用户、银行用户开始应用的时候,老人的体感和适应感非常好,也为小型养老服务公司,可能他服务几百个人,护工有限的情况下,(1:16:17)。

    回到今天的核心,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路径上希望得到社会上更多的关注以及国家政策更多的支持,也希望更多的科技企业参与到将更多高科技转换成为养老服务场景当中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新质生产力的综合应用。

    谢谢大家,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