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岸华.jpg

以下是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岸华 在第十四届公益节暨 2024ESG影响力年会 的精彩发言,由云现场整理。

各位嘉宾、各位公益伙伴、线上的伙伴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有机会收到主办方的邀请来跟大家分享。

    我先播放一个小视频让大家直观了解一下我们做的项目和做的事情。

    (视频)

    接下来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基金会,我们是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是由一名患者发起的,创始人刘征程(音)先生22年前是北大(52:13)不做骨髓移植寿命不会超过五年,他的家人没有配型成功,他想到很多骨髓移植需要找到配型的病友,需要发起北大阳光志愿者协会,做了阳光100项目,做了一个小小的骨髓库,请志愿者登记入库寻找配型,从10个人、100个人,茫茫人海,中国就有14亿人,找到配型几率是很渺茫的。现在22年以来,阳光骨髓库已经完成十例造血干细胞移植,(53:08),格列卫,正好是治疗慢性淋血病(音),他也是医学和药物品发展创新的受益者。2009年我们正式注册基金会,2013年成功拿到公募资质,目前我们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一家5A级公募基金会。

    视频当中大家看到的项目,新阳光病房学校是我们从2012年起做的项目,最早也是从一个患者的需求开始,当时有一个患者是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能上学,志愿者给我们基金会写了一封信,当中还附了一幅画,能不能请志愿者到家里帮他辅导。我们看到因为生病不能去学校或者有较长治疗周期的孩子,他们也需要教育、快乐陪伴跟其他孩子一样的成长发展机会,在病房里我们开设教室,由专职老师和志愿者为他们提供课程、陪伴,这个项目已经做了十二年,(54:58)。

    为什么会越做越多?大家都说公益组织的使命是解决社会问题,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路上,有的时候我们发现社会问题不是越解决越少,而是越解决越多,越多当然是打引号的,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需求和问题,比如说病房学校,我们最开始想的要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做着做着我们发现孩子的成长家长是最关键的,家长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以及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我们就觉得是不是也需要给家长提供一些服务,包括我们希望这些孩子在治疗结束后能够顺利回到学校、社会,回到学校、社会的时候,我们社会对这个疾病以及认知,学校的老师、孩子以及其他家长知不知道要如何对待他们与他们相处,(音)。

    在我们做怜爱工程,为偏远地区看不起病的孩子提供经济资助,有钱去看病,我们发现即使有了我们的资助,如果当地的治疗水平和医生的能力不足,还是有很多患儿不得不放弃治疗或者被误诊,(音),医生的能力是不是光靠进修培训,是不是光靠这个就能解决?可能医生的激励机制也很重要。(音)

    社会问题永远解决不完或者随着我们做的越来越深入,我们就会发现有更多的需求,一方面需要我们公益组织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在公益道路上能够做的更多更好。

    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各界有更多的人士能够一起加入、投入,一个人走可能走的更快,更多人才能走的更远,我们一路走来也是和无论是企业的伙伴、公益的伙伴、政府都有很多合作和支持,今天的一切都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去完成的,也是希望未来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去解决社会问题的初心不变,我们的社会、国家、孩子、未来一定都会越来越好。

    我们也有就在板块,最近对西藏日喀则(58:39)希望国家社会都能够越来越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