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救助儿童会(英国)北京代表处青少年减贫及发展项目总监 杜尘程.jpg

以下是国际救助儿童会(英国)北京代表处青少年减贫及发展项目总监 杜尘程 在第十四届公益节暨 2024ESG影响力年会 的精彩发言,由云现场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公益界的同仁们、媒体朋友们、线上直播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第十四届公益节组委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共襄盛举,今天线上线下有不少新伙伴,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所在的机构。

    救助儿童会成立于1919年,是全球最大的儿童公益机构之一,拥有超过百年的专业经验,我们致力于创造一个所有儿童都能享有生存、保护、发展以及参与的世界。

    救助儿童会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开展项目,多年以来我们与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学校、社区和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使数百万中国儿童从中受益,我们希望在儿童健康营养、儿童保护、儿童教育、青少年发展与就业、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工作,为更多儿童带来更多持久的改变。

    救助儿童会很荣幸也是公益节的老朋友,就我这边掌握的信息,从2021年开始我们每一年都有不同的部门、不同项目的代表来参加公益节的交流和分享,非常感谢组委会一直以来对我们的认可和支持。

    今年公益节的主题是共筑可持续发展未来,儿童和青少年正是构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基础和关键,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救助儿童会在支持残障青少年实现融合就业方面的探索。

    融合就业是指创造能够容纳各种能力人群的工作机会,确保每个人特别是残障人士能够充分参与劳动力市场,融合就业不仅为残障人士提供独立生活的机会,还为工作场所带来多元化视角和才能,融合就业的理念也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相关的承诺都是紧密相连的。

    残障群体的就业状况仍然较为严峻,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统计,2023年全国适龄16-59岁持证残障人士数量是1852万,其中就业人数为906万人,就业率不足50%。全国有1200万以上持证或者未持证的心智障碍人士,这个群体往往面对着比较严重的歧视与偏见,无法获得高质量的职业发展支持,据估计,心智障碍人群就业率甚至不足5%。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障群体的保障和发展工作,(音),比如在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更加完善,教育、就业、康复、无障碍等方面的服务水平要显著提高,残障融合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正在成为政策推动和社会实践的核心领域。救助儿童会从2008年开始开展融合教育项目,支持残障儿童群体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建立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同时我们还支持教育部2017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的修订,解读以及立法后实施状况的调研,(音)。

    基于这些项目实践,救助儿童会也获得2021年第十届公益节的年度公益项目和年度公益印象奖。

    2022年在以往项目经验的基础上,救助儿童会启动残障儿童项目,(音)搭建多部门资源平台,为残障儿童在学前、义务教育、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综合支持,作为残障融合项目的重要组合部分,我们在青少年职业发展方面重点探索与职业教育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模式,促进残障青年实现平等体面就业,以促进相关政策目标的落实。过去三年里,我们的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第一个方面是残障青年的职业素养培养。

    一、与专家团队合作,开发面向残障青年的个别化职业素养教育计划,个别化职业转型支持计划,(音)。

    二、(音)职业素养培养相关支持的培训者;

    三、再由这些培训者面向残障青年开展职业培训(音),形成可推广的残障青年职业素养培训模式。

    第二个方面是残障青年就业转型支持。

    我们招募社工、企业员工培养针对不同残障(音),由这些导师支持残障青年开展一对一职业规划和就业辅导,开展实习和就业实训。在残障青年和雇主之间建立链接,支持雇主为残障青年提供实习、见习、全职的工作机会,并且持续跟进他们职业发展情况地

    第三个方面是雇主意识的倡导和能力建设。

    首先面向雇主开展残障平等培训和残障融合(音),为残障青年创建更包容、更平等的职场(音),有针对性的能力建设活动,包括无障碍工作环境的创设,合理便利举措,支持建设残障融合工作场所。

    截止到2024年12月,在项目支持下,四川成都市有七所(音),通过我们个别化的支持,提升了职业素养,参与就业转型的活动,2024年有36名项目学校的毕业生实现了就业,项目总共培训81名(音),支持残障青年职业发展的能力。(音)并与其中两家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工作场所的改善计划,提升企业招聘、留任和支持残障员工的意愿与能力。

    在救助儿童会25-27的规划中,(音)战略重点之一,我们将会继续助力残障儿童和青少年在全生命周期获得综合发展支持。支持残障青年的职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在推进融合就业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也坚信在国家政策的有力保证下,社会各界携起手努力,与专家、企业、媒体携手不断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音)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