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暨2025新质生产力企业家大会定于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主题为“穿越变革浪潮,共筑经济韧性”。

作为中国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盛会,CFS第十四届财经峰会将邀请各行业领袖共同研判全球新挑战与新变局下的中国经济,共享发展新机遇,助力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7-16_094143_079.png


以下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 屠光绍在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这次大会的主办方邀请我来参与这个非常重要的活动。联系今天会议的主题,让我先讲,我抛砖引玉,也是做一点预热,后面几位都是我非常熟悉的,他们都是非常重量级的专家,后面的演讲一定会更精彩。

今天会议主题是“新质生产力企业家大会”,另一方面我联想到这几天马上就要迎来科创板开板六周年。现在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特别密切,我用三个“越来越”描绘:

第一,资本市场推进、促进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可以看到在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方面有一系列重要举措。

第二,我们也看到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功能在越来越健全,就是从科创板起步。前不久,科创板又设立了“科创企业上市第五套标准”,这个第五套标准跟以前相比,它的包容性更强。也就是说,亏损的公司也可以上市,但要特别重视它的科创属性。应该说,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方面的改革越来越深入,功能越来越不断健全。

第三,我们看到因为有了资本市场重视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市场不光是对上市公司,而且对于整个企业主体来不断地聚焦科技创新,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大。

根据这三个“越来越”,今天谈三个方面的认识,跟大家一起分享,向大家请教。

第一,上市公司是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我们知道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今天本来就是新质生产力企业家大会,企业是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但在企业的主体当中,上市公司又是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这个既由上市公司的地位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上市公司本身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来赋予的。

从几个方面看看为什么它是主力军?

(1)用数据说话,科技创新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或者是一个前面的要素,即研发投入。根据我拿到的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虽然只有5000多家,但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研发的投入已经达到了1.88万亿,这个数据是我们整个国家研发投入的占比已经超过50%,达到了51%。也就是说,企业群体很大,上市公司占这个比重很小,但上市公司在研发投入占了全国研发投入的5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上市公司从研发投入这个角度,它当然就是促进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做一个横向比较,并不是说我们占的比重是最高的,比如说美国,美国上市公司当中前250家的研发投入占了全美研发投入的60%以上,苹果一家的研发投入在去年一年达到了1300亿美元。无论从我们自身来看还是从横向比较来看,从具体数据来看,研发投入是第一个。

(2)上市公司是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运用上市公司的优势,它本身是企业群体当中最先进生产力代表的群体,在运用科技创新,特别是促进成果转化方面也是走在前列的。由于时间关系,有些数据不展开。

(3)我们现在强调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也包括绿色生产力也是新质生产力,推动上市公司也是推动整个现代产业化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具体体现不论在科技创新还是数字化转型方面,看一下数字化转型,中国上市公司运用数字技术的比例已经超过了90%以上,这是最新的统计数据。再比如,上市公司在ESG披露方面,根据去年的年报,上市公司披露ESG可持续信息的,重点的方面主要是在绿色低碳转型,披露的比例已经达到48%。再说数字化转型方面,数字化转型有很重要的标志是数据资产,特别是从去年1月1日,开始数据资产入表。根据去年的年报统计,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00家。从大量的数据能够表明,上市公司是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所以,上市公司在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方面,特别是利用新质生产力带动整个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相信,随着上市公司能力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在发挥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主力军方面的作用还能得到进一步体现,能力还会进一步上升。

为什么要谈这个感受呢?我是从动态的过程来看的,我们在比较上市公司的时候,经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带有标志性的数据来表明,一边是美国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是哪些,一个是中国的上市公司市值前十的是哪些,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一比较就可以看出来中国走在前列的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比美国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还有差距,但我认为随着上市公司更加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特别是比肩国际大的科技型上市公司应该是充满信心,假以时日,我们能不断缩短这样的差距。

第二,具有耐心特质的风险投资,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推手”。我认为,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这么重视风险投资,特别是注重耐心资本,因为它在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觉得这个作用从四个方面,我用四个“器”:

(1)孵化器。因为我们具有耐心特质的风险投资,也包括其他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但现在我们特别重视耐心资本。这样的一种风险投资,大家知道这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最早阶段,风险投资是最早进入,它本身起到了对于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作用,这个特别重要。

(2)稳压器。我们知道科技创新,特别是企业要做科技创新,因为它需要经历很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需要几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它充满了风险,充满了不确定性,谁来稳定这个企业的创新活动?我觉得这就是风险投资,特别是具有耐心特质的风险投资具有稳压器的作用,因为它就是应对风险、承受风险、容忍风险、接受风险,同时管理风险,它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因为风险就是压力,风险就是挑战,甚至可能还充满了危机。

(3)放大器。我们知道,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现在我们特别强调发展直接融资,在发展直接融资当中特别是发展股权融资,在发展股权融资当中特别注意发展风险投资和耐心资本,这是发展的要求方面。为什么呢?大家知道银行的体系资金充裕,但怎么把银行体系的资金引导到支持科创企业的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引导靠什么?怎么样搞好投贷联动。通过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来带动更多银行资金的进入,我认为这样的风险投资和耐心资本就具有放大器的作用,不断地放大金融资源,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通过投贷联动来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的企业,所以它具有放大器的作用。

(4)加速器。我们知道风险投资,特别是具有耐心特质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因为它对企业是长期伴随,而不是今天投了明天就退出,这就是耐心资本。耐心资本的考量有多维,首先第一个就是你必须陪伴企业成长,帮助企业战胜创新初期所遇到的关口以及挑战,你既要参与这个企业发展的管理,通过你的能力、经验、管理,能够和企业共同成长,它会使得企业科技创新起到加速的作用,优势互补,同时资源形成合力。

第二个我的认识,风险投资、耐心资本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推手。这个主推手的作用随着整个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主推手的作用也会随着风险投资、耐心资本体系的壮大、结构的多元,主推手的作用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

第三,资本市场是企业科技创新,特别是国际企业科技创新竞争的“主赛场”,也可以说“主战场”,都是比喻性说法。为什么是这样呢?无论从国际的比较还是从历史的发展过程都可以看到,企业的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的赋能,而企业的科技创新包括现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还是绿色低碳发展,越来越需要有一个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从国际比较来看,可以看到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面对现实,美国是非常重要的案例,我们知道美国的科技创新过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三角,也是比较稳定的促进科技创新的三角,那就是科技创新企业、风险投资+纳斯达克市场。就因为有了资本市场的赋能,有了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美国企业的科技创新目前在全球还是走在前列的。反过来再看欧洲企业的科技创新有没有?有。但欧洲企业的科技创新为什么不如美国?因为欧洲缺乏一个功能健全的、统一的、成体系的资本市场。

再从中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就是因为有了我们当年不断从创业板开始,后来逐步探索,最后发展了科创板,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资本市场,不断地提升整个科技创新的“含科量”(资本市场的科技含量、新质生产力的含量),就因为我们的发展不断向这个方面迈进,对于科技企业,特别是企业的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确实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加快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层次的改革,健全资本市场的功能,它一定也会为我们下一步释放资本市场服务企业的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潜力。

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将来从全球来看,谁的资本市场的功能强,谁的资本市场的机制好,谁的资本市场的生态优,谁就会在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方面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能够起到领头作用,发挥前列的功能。从中国来讲,我们要加快资本市场的改革,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央现在特别重视资本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与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对接和互动,这是它重要的意义之所在。

具体来讲,资本市场为什么会成为主赛场?从五个方面来讲,简单梳理一下。

(1)资本市场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现在这个重要平台越来越鼓励科技企业的上市,第五套标准实际上就是它的包容性更强,本人在资本市场工作多年,跟30年前相比,那时候对于企业一系列的要求、指标、数据的要求、门槛,很多科技创新企业,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很难进入资本市场,但现在要更多地搭建平台。

(2)资本市场具有投融资功能。投融资功能对于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重要,这个功能有很多,有估值定价的问题,有资源配置的问题,核心就是要通过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市场功能,实现资金配置的转换、资金体系的转换,更多地把资金引导到整个上市公司,特别是新质生产力的上市公司,促进科技创新。

(3)市场机制。这个市场机制就是优胜劣汰、有进有出,只有进没有出,这个市场机制是不健全的。现在上市公司数量很多,但真正有竞争力的,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这说明资本市场的功能特别是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实现优胜劣汰还需要不断健全并购市场,还有退市等等,要实现资源配置的功能,实现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机制,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上市公司在具有科技创新,更多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4)资产管理/资产配置。大家非常关注资产的管理,前不久我专门提到资本市场,包括金融体系,在资产管理方面有三个关系特别要处理好:第一个关系是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不能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不能数量体系很庞大,但质量不行,资产管理就是要通过先进的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来更好地改造存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使无效资产变成有效资产;第二个关系是传统资产和新型资产,现在资产的形态多样,就因为我们注重科技创新,要更加注重IP资产,就因为我们要搞数字化转型,所以要注重数据资产,就因为我们要绿色低碳发展,要更多注重绿色资产。这些资产代表的是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能实现这样的资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功能的提升,这对于整个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特别是上市公司主力军作用,就能够创造很大的空间;第三个资产关系就是境内资产与境外资产并重,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出去”,我们不光在国内发展,还要在境外发展,这会形成庞大的资产。不光要注重境内的资产,很多上市公司已经在走国际化,在国际上配置资源,当然就会形成境外庞大的资产。随着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走出去”,先进的企业越来越多“走出去”,它本身就需要新质的生产力到境外发展,境内资产和境外资产的并重也是下一步非常重要的。

(5)资本市场的生态体系。举一个例子,第五套标准出来,允许亏损的科技企业可以上市,设立了一套规范,但与亏损的科技创新企业可以上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配套就是发展资深专业投资机构,这就是一个生态的举例。因为监管从可以让资本市场在鼓励科技型公司上市方面有更多包容的政策,但需要有生态体系的配合,因为这样的科技型企业上市以后,它的风险比较高。怎么样识别风险管理这个风险?需要生态体系,特别是投资人结构的完善,投资人结构的能力,这样才能匹配,才能真正使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变为既支持了科创企业的发展,也使得资本市场的发展获得新的动能。

我今天利用这个机会谈三点认识。最后,我相信随着大家,特别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方面生态体系不断健全,资本市场上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这样的“主旋律”会越唱越响,越唱越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