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暨2025新质生产力企业家大会定于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主题为“穿越变革浪潮,共筑经济韧性”。
作为中国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盛会,CFS第十四届财经峰会将邀请各行业领袖共同研判全球新挑战与新变局下的中国经济,共享发展新机遇,助力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连平在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今天的会议,做一些交流,刚才屠市长和周主席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我有不少收获和启发。今天按照大会的主题关于新质生产力,谈一点我的观察和相关认识。
“新质生产力”现在毫无疑问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近年来,我们国家科技创新对整体经济运行发展的引领作用是在逐步增强,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势头十分强劲,主要在新兴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等新兴产业来看,发展尤为迅速。在202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真GDP的比重超过13%,2025年估计下来,这个比重有望超过17%,是一个不断增大的态势。
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科创领域突飞猛进,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对于我们国家内需增长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加大力度培育了新质生产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等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是在政策支持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半导体产业加快了发展步伐,先进的制程技术取得突破,制程工艺向2纳米的节点来迈进,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破局的跨越。2025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会突破1800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达到30%,国产化率的水平有可能会提到50%左右。
二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迅速。国产大模型的表现非常友谊,多模态技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国产自主研发的AI芯片性能也在增强,在智能手机、消费电子、智能医疗、智能制造、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精度和广度都在稳步提升,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得到完善。2025年,我们国家算力总规模将不断提升,智能算力的占比达到35%,算力的总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三是光伏产业继续保持很好的发展态势,技术的创新也在不断推进,光电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成本在持续下降。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工业用的超白玻璃等等,这些重要的原材料产量预计同比分别增长50%上下。
四是新能源汽车出现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在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与销量分别增长了45%和44%,市场活力在不断释放,高端品牌的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在大幅度上升。新能源还加速出海,1-5月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16万辆,同比增长了33%,占汽车出口的41%。
五是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研发、产业化和市场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创新药物研发不断取得突破,多个国产一类的创新药获批上市,涉及到抗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预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会达到15%左右。在这中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注意的现象,一些领域的创新“内卷”非常严重,在一些地区、行业、产业之间存在无序竞争的行为。
最近有关部门也提出,要综合治理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品质,推动落后的产能有序退出。
从昨天公布的半年度国家相关数据来看,这中间跟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有关领域的生产,制造业的生产和制造业的投资得到了快速增长。一段时期以来,关于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科技产业这些制造业领域的产值以及投资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整个经济结构中间来看,这一部分是最为活跃的,不断地取得快速进步,会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朝着更加先进的更高水平的、更高质量的方向来推进。这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极其重要的方面。
在新质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我们注意到一系列问题。比如,传统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这个现象是持续存在的,在一系列领域总是应用传统生产关系的方式来进行匹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显然这之间是有很大距离的,它需要在未来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的供给,优化生产要素,创新的配置,健全最优的配置组合,完善基于传统生产关系体制机制的创新和联动。
另外,创新体制也存在一些短板,科技创新的效率在部分领域来看并不是很高。
第三是金融对于创新的支持这方面存在固有的短板,屠光绍市长在他的演讲当中讲到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跟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新质生产力未来的发展这块重要的作用和重要的影响。我非常赞同。我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必须要看到跟新质生产力发展本身所需要的金融诉求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像美国的体制来得那么匹配,我们还是有一定的不足,因为我们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体系实力非常庞大,规模是全球第一。虽然我们经济体的规模不如美国,我们是第二,但我们银行业体系大大超过美国,银行业在支持创新这个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问题在于银行体系是间接融资,它大量的资金除了资本金等这方面的资源之外,其他的都是客户的资产,虽然规模很大,但在运用金融实力支持创新的时候,不得不受自身资金本质这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虽然在推动,比如屠光绍市长提到的投贷联动,这在将近20年之前已经在推了,直到今天为止,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十分理想,我们还要继续推进。最近这些年,我们很重视的一方面就是要发展风险投资,发展创业板资本市场。这点我觉得是非常正确,非常重要的一些举措。
在未来,如果这两个领域中间的发展能做得非常好,它在支持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方面就能够发挥好它的作用。我们说耐心资本,最重要的首先的来源就是在于企业初创时的相关资本的投入,即风险资金的投入,最早投入的是最典型的耐心资本,之后资本市场、创业板等跟上,对于创新企业更多直接的支持、有力度的支持,我认为这是未来发展极其重要的两个点。
中国银行体系规模这么大,有这么多的资源,我们如何通过创新,通过银行体系内部的改革,将这些资源在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时候也能够更好地用起来?这也是银行体系目前在持续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未来,我觉得科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长期的发展,我们能不能始终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其中有一系列重要的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金融。金融如何能够更好地匹配,如何能够更有针对性,如何能够更有力度来加以支持。
我觉得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解决金融方面的问题,更好地推动金融体系来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相关的体系机制改革,完善市场一系列的环境,比如更多培育高科技人才,加快工具、要素、产品、技术等领域的颠覆式创新,加强数字与实体深度融合,推进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有机结合等等。
在未来一个阶段,财政政策毫无疑问一定会更加积极支持整个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金融在这方面的力度也会保持比较强的态势。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运行下来,在昨天和前天一系列的数据公布之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金融在总量和总体流动性支持方面是十分充裕的,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主要的问题。从金融方面来说,一是进一步推动利率水平下降,毕竟现在无论是CPI和PPI都处在历史上非常低的水平,一些阶段都是负值,尤其是PPI,可能短期内走出负值还需要一些时日,通缩的压力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现在市场利率水平已经很低,但考虑到通缩压力和物价很低的水平,利率进一步下调也是应该的,也是在未来政策中间极其重要的考量方面。
过去在前一个阶段,比如去年和前年,我们在降息的问题上比较谨慎,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美国联储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利率降幅比较慢。现在来看,这个方面的趋势还是明朗的,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即使现在在美元利率水平依然比较高的情况下,比如从境外获得的一些销售收益是美元的话,到了国内更多是以美元和外汇资产进行存放银行,因为美元的利率高,澳元的利率高,都高于人民币利率,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的。由于种种因素,人民币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值,下半年来看,依然还会是比较强势的。这时候,我们不必过于担心降低利率会带来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压力。这是我认为下半年需要在金融方面最重要的一个举措。
另外,我们也要看到包括财政、产业、金融等方面许多积极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一些举措,可能在下半年绝大部分都不具备退出的条件,这些政策还需要继续维持,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力度,这样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增长。但这中间,结构性的政策很重要的是对新质生产力,对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对未来的产业,对目前出现的许多相关新兴的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方面给予更有力度的支持,推动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发展。
我就和大家交流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