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暨2025新质生产力企业家大会定于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主题为“穿越变革浪潮,共筑经济韧性”。
作为中国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盛会,CFS第十四届财经峰会将邀请各行业领袖共同研判全球新挑战与新变局下的中国经济,共享发展新机遇,助力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蓝凌研究院院长 夏敬华在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各位嘉宾,很高兴和大家分享AI和数字化怎么样驱动产业革命。
蓝凌公司是01年成立,20多年一直专注在数字化办公、知识管理跟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今天给大家分享在AI时代有什么新的趋势,以及我们做的实践。
“AI”这个名词很早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它有“三起两落”的过程,从上世纪50年代都在谈AI,因为算法、算力或者算料的不足,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2010年之后,AI有新的兴起。在实践过程中,从感知式AI到生成式AI,包括怎么和企业场景结合,做智能体式的AI,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如果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来看,怎么能够有更新的组织的智能的生产力?核心要有新的劳动工具、新的劳动对象、新的劳动者。有几个关键词,企业的智能体、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包括人员的AI能力怎么样重塑,我们觉得特别重要。
首先看智能体,很多企业在做AI的时候都希望构建形形色色的智能体,但智能体的落地过程当中,它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从最简单的基础响应回复,包括做一些路由选择、工具调用,甚至智能编排,最后可能就是自主运行,AI自主性越来越强,人的干预越来越少,这是理想的境界。在企业实践过程当中,不同的企业会基于实际情况提出落地的方式。这家企业希望AI做什么呢?希望做好几件事情,搜得快、搜得全、答得对、干得快、帮得准、智能干。
为什么有这样的智能体?和大模型是充分相关的。大模型有几种设备的场景,现在业界研究下来,一类叫非结构化的知识密集,建知识库;一类结构化业务数据密集,问能问数、指标分析;流程规则密集,合同审查,包括内容创作密集,这是AI来了之后提到最多的,还有多模态数据密集,在生产线上怎么充分利用AI。
当我们发现AI用好下面的数据知识很重要,企业邮大量的“石墨”知识,但很少有“钻石”知识。很多企业在AI落地过程当中发现有很多人工智障的现象,因为它不能懂企业的味道,也很难从低质量数量当中自行悟道。怎么把这样的知识喂养给AI就特别重要。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AI来了之后,越来越关注知识管理能力的构建,它的级别也是不一样,现在很多企业是静态的知识库状态,怎么做知识联网,怎么做动态的知识流,甚至让知识变成智能中枢,给不同的智能体喂养一些知识语料,包括大模型怎么样驱动创新就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方向有很多企业,比如华为公司特别关注知识管理,怎么样驱动它的研发创新,从不同的维度都有落地实践,他们提事前学、事中学、事后学、创新的知识洞察。包括人才怎么样盘活?也要AI赋能。
波士顿公司做了一个预测叫“金字塔结构”。
碳基人需要什么样的能力?需要不断让自身的AI能力提升,我们不仅是AI的操作工,可以成为调配员、炼金师、治理者。
通过“学、训、用、看”打造AI型人才,在实践过程当中有很多挑战,我们看到的挑战是大量的碎片化,场景的碎片、技术的碎片、知识的碎片,怎么样解决这样的碎片化?蓝凌在AI时代提出了怎么样构建企业大脑叫LanBots,让AI有知识系统、感知系统、行动系统,核心就是有不同的感知渠道,有大模型、小模型、智能体结合的能力,包括有一个长期的短期的机器系统,知识管理很重要。
我们希望通过企业大脑能够赋能更多的企业场景,不仅是建AI知识库,也能够赋能企业不同的合同管理、办公管理、流程管理,通过AI赋能能够让AI时代的组织更智慧。
这是我的分享,希望给大家有一点启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