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暨2025新质生产力企业家大会定于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主题为“穿越变革浪潮,共筑经济韧性”。

作为中国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盛会,CFS第十四届财经峰会将邀请各行业领袖共同研判全球新挑战与新变局下的中国经济,共享发展新机遇,助力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7-16_145546_202.jpg


以下是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崔丽丽在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关人工智能如何引领未来的创新。

我们在谈论大国经济和现在的经济走势的时候,不免去回看历史。在回看历史的过程中,会发现经济的周期很大程度上和技术革命的周期是等同的。不仅包括从1750年开始的第一次人类技术上的革命,每一次经济水平的跃升都和技术的长周期是等同的。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我们可以推测当前所处的周期,现在正好是第六波技术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够站在经济发展的最顶端呢?相信这个问题是在座企业家和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不免去看今天峰会的主题是有关于新质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这两年提得最多的是有关于数字经济。我们会关注一个议题,数字经济是中国距离现代产业变革最近的一次机会。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在回看过去的历史当中,发现中国在进入工业化的时间已经是在50年代初期,如果同样回看西方国家在开始工业革命的时间,大概是在1750年。也就是说,工业化本质上落后了200年。如果再以计算机革命作为一个新的技术革命进入到经济带动发展,这个时间段对于中国来讲,可能是在80年代。电子元期间在西方的出现和它的普及,大概可以追溯到1940年代左右。也就是说,计算机这一轮革命大概也是晚了40-50年。唯一没有落后的就是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我们会看到大多数的西方国家也在90年代前期才接入到互联网的。也就是说,用一句通俗的话讲,这次我们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数字经济是现在非常好的一次可能中国去实现赶超的机会。

大家在看数字经济的时候,往往会关注数字经济到底指什么?它的构成是怎么样的?从统计的口径来看,我们把数字经济定义在两个主题领域,一个是数字产业化,还有一个是产业数字化。对于数字产业化,可以关注左边这部分,所谓的“数字产业”其实更大范围是基于原来传统的信息技术和通讯行业,再加上数据要素驱动行业。数据要素的驱动,我们看到它包含了互联网平台以及生活当中非常多的线上交易平台,和围绕数据要素交易展开的行业。除了数字的产业化之外,另外一部分是产业数字化,国家这两年提了非常多的各行各业的数实融合。从目前的推进来讲,也是目前正在去攻坚的一个部分,怎么样让数字化从一些规模以上的企业,从一些标杆企业,从灯塔的工厂去渗透到更多的中小企业,这是我们目前在轰轰烈烈推进的部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以今年上半年DeepSeek的出现来作为标志性的背景,当DeepSeek打破了算力,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对于算力和GPU的依赖之后,我们看到美国所谓“七姐妹”股价的波动,这也是中国原创性的技术创新而带来在金融市场、在行业当中的一种技术新动力的价值表现。

另外再聚焦到人工智能这项技术,从1950年图灵测试以后,人工智能基本上是经历了四轮热潮,从最开始的基于专家知识的专家系统,到机器学习,再到现在大家谈论的深度学习,近两年或者近五年之内大家看到更多的是基于大语言模型开展的新的研发范式。这几代技术或者模型和算法,实际上代表了典型的人工智能发展的转折点。

很多人在谈到大模型的时候,并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个模型叫做“大模型”,它的“大”究竟指什么比较大?如果把人工智能和人脑(人类的智能)相比的话,可以看人类的大脑大概包含900亿个神经元。大语言模型的“大”指的是模型参数规模比较大,这个模型参数可以类比人类的神经元数量。前两年在大语言模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流行着一个说法,从GPT第一代技术开始到第二代、第三代,以ChatGPT3.5代和第四代,不同的代际之间充分体现了模型参数的上升。从最开始1.17亿到后来的15亿,到1750亿参数,这样的参数规模会越来越大。

同时,我们看到OpenAI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说法——模型越大,效果越好。这是我们看到ChatGPT出现以后,所带来的一些在大模型领域的关键认知。

这个关键认知在今年1月份来自于中国的DeepSeek-R1上线之后,打破了对算力和卡的神化。它突破了大模型纯粹对算力的依据或者依赖,更重要的是它在算法上的改进使得我们突破了难以突破的逾越的障碍。

在这之后,我们看到基于原创性的数字创新之外,中国的大地上其实出现了非常多运用数字技术,运用最新的在线新经济形态,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非常多的例子。比如山东曹县,也有河北清河,这样的农村地区借助了在线市场的发展,真正地实现了弯道超车。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目前在海外中国品牌的出海,中国平台的出海,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也是依托了供给端和在市场终端的数字化能力,柔性供应链的使用,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强的市场竞争力。

这样的阶段当中,我们不免去问,怎么样能够使更多的企业或者更多的经济形态去爆发出新的生产力?很多人很容易关注产业技术革命,而很多人也会关注代表性技术,真正被大家忽略的是中间组织形态和生产关系。

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如果要技术产生新动力,它的关键一定是需要有匹配的生产关系。因此,我们在谈论数字化或者数实融合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说到数字化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一个数字化的组织。也就是说,我们怎么把技术和管理,以及和组织真正地融合起来,才是真正实现终极的数字化。

回看过去一轮一轮的浪潮,从IT驱动到互联网+,再到现在的智能驱动,每一波技术浪潮几乎都能带来一个顶级的企业。第一波浪潮看到的是IBM,第二波浪潮是苹果,第三波智能驱动能看到哪一家企业呢?所以,很多企业、个人都希望能够去踏上这一轮新的机会。

我们在谈论更新的发展机会和动力的时候,在说AI。我们会说人工智能+,会说人工智能,AI for industy,或者是AI plus industry。可以看到传统行业和AI之间的结合不是蛇吞象的结合,而是当蛇和象充分融合之后,能产生一个全新的物种。我们看到真正能站在浪潮顶端的一定是所谓的全新物种,这是未来的关键,在这样的时代能不能通过AI帮助我们识别机会,创造价值。

总结一下,只有在这个时代当中进行创新,才能抓住机遇,要引领先机,一定要成为新时代技术经济的规则制定者。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非常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