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暨2025新质生产力企业家大会定于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主题为“穿越变革浪潮,共筑经济韧性”。

作为中国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盛会,CFS第十四届财经峰会将邀请各行业领袖共同研判全球新挑战与新变局下的中国经济,共享发展新机遇,助力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于今.png


以下是东软医疗MDaaS医疗大数据部经理 于今在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跟大家分享东软医疗是如何通过智慧影像服务这种新质生产力去赋能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

东软医疗一直致力于人类大健康产业的科技创新,从1994年起,生产了中国第一台全身CT,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能够生产全身CT的国家,之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智能创新,比如生产了第一台三维彩超、第一台16层CT、第一台超导磁共振等等,这一系列创新使东软医疗成为医疗影像设备的龙头企业。事实上,我们不仅是一家优秀的医疗设备生产商,同时也是一家基于影像的智慧服务供应商。

承接的这部分服务就是MDaaS平台,MDaaS是Medical Devices & Data as a Service,的英文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医疗设备与影像服务。我们将设备所产生的数据与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通过商业模式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可以为政府机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第三方生态合作伙伴提供相应的服务。

接下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是针对政府机构,我们可以帮助政府去定制化搭建省级影像云平台,从而将地区内所有影像数据都上传到影像云平台上,助力省级政府对地区的影像数据进行监管。我们通过平台上的互认系统和质控系统,统一政府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影像标准,从而就可以实现影像数据的集约管理、共享互认和互通互联。从而有效的推动影像数据有效监管,应对国家医保信息改革,助力分级诊疗基本国策落实。

目前,我们已经为黑龙江省、辽宁省和河南省三个省搭建了省级影像云平台。此外,我们还帮助肯尼亚搭建了一个国家级的影像云平台。

针对医疗集团以及县域医疗机构,我们还可以通过区域影像中心的形式,为医疗机构构建紧密型医共体协同服务体系,帮助医疗机构实现分布式检查、集中诊断的远程诊疗体系。这样就可以实现医疗生态大健康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共进,从而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就医难的问题。

以上是服务于政府机构。

针对医疗机构,我们主要服务于影像科室和临床科室。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的医疗现状。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不足且分配不均,影像医生和患者的比例是1:70000,也就是说一个影像医生需要服务于7万个患者,这些影像医生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或者省会城市,基层医疗机构缺乏诊断医生。现在随着国家对县域的扶持,很多乡镇卫生院有了自己的CT和核磁,有了设备需要去医生去诊断,他们真正缺少的是诊断的医生。基于上述现状,东软医疗推出了智能影像云平台,在我们平台上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多个医院的200多个影像医生,他们可以7X24小时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诊断服务,大大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缺少影像医生的问题。不仅于此,我们的平台上还搭载了40余款AI辅助诊断工具。比如肺结节,医生看片子的时候,一张片子至少需要20分钟以上,准确性还不高,如果用AI去筛查,一分钟左右就全部筛查出来,而且把所有肺结节的大小位置全部标记出来,不仅提升了精确性,也大大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这样的AI工具在市面上需要几十到几百万的价格,高昂的价格让基层医疗机构望而却步。0249…现在我们把影像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医院不需要买服务器,去雇人去看这些数据,大大节省了医院的运营成本。最后,我们可以为医院提供数字胶片的服务现在国家要求医疗数字化,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实现影像无胶化,过去去医院检查的时候,需要排队领取胶片,怕折怕晒还容易弄丢,有了数字胶片以后,我们在进行影像检查之后会在报告单上有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所有的影像信息,对于医院来讲,大大降低医院采购胶片的成本,也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举一个例子,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医院在2019年的时候引入了我们的数字胶片服务,通过两年的运营时间,平均估算了一下,一年至少有3万例的影像诊断,如果购买胶片的话,大概是需要几十万。这两年平均每年节省胶片采购和灾备统的费用,至少每年帮医院节省50万。

目前,我们的影像云平台已经为全国5000多家医院提供了超过900万次的服务。除了针对影像科室,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是如何赋能临床科室的。

目前针对临床科室,我们东软医疗主要是针对卒中和呼吸两个致死率致残率比较高的疾病提供解决方案。卒中我们是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同合作,医生可以通过开颅手术取出酸质,使患者进行恢复,我们一般将6小时称为卒中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窗,超过6小时就称为超窗患者,这些患者只能接受保守治疗,很可能导致残疾或者死亡。基于此,我们研发了一款针对缺血性脑卒中AI分析软件,可以分析患者的脑灌注图像,通过自动和定量评估并给出医生一定的数值,帮助医院的医生判断超过时间窗的患者是否可以进行取栓手术。有了这款软件,可以让患者的救治时间从过去的6小时扩大到24小时,目前这款软件已经获得了NMPA三类证,是国内首个获得该证书的软件,同时也入选中国专家共识。

围绕该款软件,我们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搭建卒中中心所需的从院前到随访,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流程的建设方案。如屏幕所示,患者在救护车上,我们会为医院提供卒中智能助手系统,在救护车上采集患者信息,一键传送至医院,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做好救治准备。患者抵达急诊,我们为医院提供智能分诊系统,并为患者佩戴智能手环,通过手环,便可以帮助医院自动记录患者在卒中救治过程中所有的关键时间节点,有利于医院评估自己医院在救治过程对时间的把控。在影像科有我们东软医疗提供的高端的CT和核磁设备,检查后,将数据上传至我们的智能评估软件上,评估患者是否可以做取栓收入,如果可以做手术,那在介入手术室,东软医疗还可以提供的高端的DSA设备,患者痊愈出院后,我们还可以为医院提供患者的随访系统,帮助医院对患者康复的问题进行检查。

综上,是我们针对卒中可以为医院提供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助力我国卒中各级医院诊疗方向的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呼吸的解决方案。2019年,为了促进我国呼吸疾病的管理和防治,东软医疗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通过医工紧密合作,联合组建了“呼吸影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实验室”,旨在为了针对呼吸疾病的预防、诊疗和康复等方向做科学研究。基于此,目前已经落地了一款人工智能软件叫NeuLungCARE。目前,市面上的呼吸软件,像肺结节或者肺炎的筛查。目前我们做的软件是在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指导下,目前选取了慢阻肺筛查、支气管扩张以及肺栓塞这三种疾病的筛查和预后评估作为软件的主要功能。因为,这三种疾病都是常见且致死致残较高的呼吸疾病,市面上针对这三个疾病的筛查和防治的软件是空白区域。

目前我们已经落地的是慢阻肺的筛查,已经获批NMPA注册证。而支扩和肺栓塞功能,还在临床验证中。接下来,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软件针对慢阻肺筛查和预后评估的这个功能。

首先介绍一下慢阻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全球第3大致死疾病。我国慢阻肺诊疗现状尤为严峻。在我国慢阻肺患者高达1亿人,每分钟有2.5人死于慢阻肺。去年,慢阻肺疾病预防被国家正式纳入公卫项目,对其重视程度,直逼高血压和糖尿病。

因为慢阻肺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对疾病认知率低,不会主动就医,一旦有症状,就进入中晚期,患者会丧失肺功能,从而丧失劳动力。目前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是肺功能议在普及率非常低。而且对操作要求非常高,往往检查效果不理想,没办法评估病兆部位和成都,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基于此,我们针对慢阻肺研发了一款针对患者肺部CT影像评估的软件,因为CT设备相比于肺功能仪在基层的普及率更高一些。我们NLC软件通过对胸部CT图像的定量测量,能快速定量评估肺气肿CT值与支气管相关参数,生成渲染图像。有了这样一张图给到医生,医生可以很容易在患者肺部还没有发生肉眼可见病变的时候就能筛查出异常的患者,及早进行干预,患者不会发展到肺气肿那么严重的地步。我们通过这款软件可以将慢阻肺的筛查关口迁移到无症状时期,填补了我国目前没有通过影像来筛查慢阻肺技术领域的空白。

    以上就是我们针对如何通过影像来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介绍。此外,我们还有一些包括如何帮助医院做临床科研的科研管理,如何针对医学教学的元宇宙数字人体的相关服务,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不一一介绍,谢谢大家,以上是我今天介绍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