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暨2025新质生产力企业家大会定于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主题为“穿越变革浪潮,共筑经济韧性”。

作为中国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盛会,CFS第十四届财经峰会将邀请各行业领袖共同研判全球新挑战与新变局下的中国经济,共享发展新机遇,助力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杨玲.png


以下是星石投资联合创始人 杨玲在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今天非常荣幸参加第十四届财经峰会,我刚才聆听了很多企业家的分享,包括很多科技最新的和产业融合的情况。我作为一个金融企业站在这里,说明金融要为实体经济做服务。

几年前,我们领着这个任务,四五年前国家开了一个会议,给金融布置了任务,几篇大文章其中一篇就是科技金融,整体而言,金融的定位就是给科技做服务。我本人从2002年就进入基金行业了,原来在富国基金,上海兴全都曾经工作过,后来去了北京工银瑞信基金公司,那个公司做了一个证券私募,就是星石投资。

我们原来很专注在自己的行业里面,在国家有了新的号召之后,大家在思考一个新的方向:第一,为什么是这个方向?第二,在这个方向下,我们该怎么做?

说起来,其实这个新的方向也很明确,因为我们现在的时代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这个重要节点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工业革命的前叶,目前看来,大家觉得科技的突破是AI,其实在非常顶尖的科技小圈子里,大家觉得也许是新材料,也许是生物制药。有人说过,大家不要担心了,只要健健康康熬过这十年,十年之后,很多大家认为的不治之症都会药来治,是靶向药方向的发展,人类的寿命不像现在这么小了,有很多突破,一场工业革命的特征就是引领的科技必须有广泛的实施性。

我们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时代,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带动了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带动了一系列其他行业的发展,这个花的时间是最长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这个时代比第一次由技术创新到融入到各个行业中形成工业革命,最后拉动经济结构的转型,这个周期短了一些。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时代,包括计算机、智能手机来了,我们发现非常重要的现象是时间缩得更短。有一些90、00后,手机人人都知道,我96年上大学的时候才刚刚接触计算机,当时学编码、C程序等等,还很新鲜,是叫智能化处理、程序处理的时代。现在大家除了业务办公,基本上手机的小程序、APP已经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计算机。在替代的过程中,花了多长时间呢?苹果是最早提出来这个理念,它提出来之后三年有创新保护期,很快被中国制造突破了,突破的是点什么?由昂贵的奢侈品降到大家都能够使用的东西,很快,十年,甚至邮箱的使用率都大幅降低,一个手机基本能实现大部分办公的要求。这个时间点由原来第一次工业革命花了一个多世纪现在信息革命花的时间很短,大概十几年的时间。

在新的时代马上要到来的时候,在这个关键点,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抓住这个重要的机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面临“卡脖子”,卡脖子也卡不住。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很大的新闻大家也关注到了,英伟达老总披衣换唐装,你卡中国的芯片也卡不住,还不如让我卖过来把这个钱挣了。

在这个重要的时代,2023年9月份,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开创性的概念,我想多说一两句,新质生产力和最早的科技创新是不是同一个概念?我请教了很多专家。后来逐渐理解了,科技创新更多是在实验室,我有没有创新的领域,有没有新发明,有没有革命性新技术的推进,但是革命性新技术的推进到转化成一次工业革命,需要非常大的工程突破,如果高校、研究所,大家更关注的是创新点,你这个东西是不是具有全球革命性、创新性。如果你要把新的技术转化成造福一个国家,启动一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的是不是能不能掀起一场工业革命呢?很重要的点是工程性创新,工程性创新可能拿到的不是科研上的专利,而是对于生产有巨大帮助的东西,创新性的总结到了新质生产力,它包括新模式、新材料、新制程,这都算新质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在这方面具有非常强的定价能力。

我们关注的不是你这个东西最终是不是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而关注的是它能不能形成一个真实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东西,我觉得金融天生具备对工业革命转型的这么一个贡献的特点。

在以前数次工业革命里面,金融业体现了这个作用,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那时候创造性发生了什么?信贷市场,比如银行、债券等,这些使得以前都是小规模生产变成了大家合伙把钱聚集起来,让他做点大事,挣点大钱。再往后就是资本市场形成了,更细的能变成对企业的融资服务。

科技金融在我们国家被提到很高的高度,2023年6月份提了行动方案,后期也一直在推。最近,金融要为科技服务的这块又被提到新的日程,有两个标志:

(1)科创债。科创债最早已经被形成了,一个概念提出来之后,后面执行就行了。而最新的进展是什么呢?因为我们是金融行业的,领导提出一个方向,他就开始执行,但会发现中间有很多Bug,怎么解决呢?一般都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而这次不同。这次从中央的层面提出很多解决方案,比如地方政府怎么和科创债联合去担保,中央层面提出了优化的方案。这个标志性非常明显,在历届所有金融产品的设计上没有见到过;

(2)科创板。科创板启动了第五套标准,现在上市这么难的情况下,其实意义非常重大。这说明我们国家也意识到资本市场/金融也为科技企业的贡献是不可少的。

为什么不可少呢?

第一,科创企业有一个特别强的特点,它具有高风险、高成长、长周期,如果你要让他找银行贷款,确确实实是有为难的。科创属性高不高?高,但即使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某一项技术,你把它形成真的生产力,形成有财务报表的企业,它的周期有多长?非常长。

第二,同一项技术会成立很多企业,比如100家,你敢保证这100家都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吗?说不定有98家是倒闭的,有2家成为伟大企业了。假设我是银行信贷人员,有了信贷风险我要追查10年,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能有能力去辨别,怎么能穿越时光认清十年后这100个企业里面有哪两个成为优秀的伟大企业,而我把贷款贷给他。这其实提出了非常多的挑战。而资本市场天生具有比较契合的方向,因为银行的定价是“厌恶风险”,风险尽量更低,因为它的利率是固定的,法院规定了超过银行利率的几倍,法律不保护。

资本市场的特点是追寻风险,因为它的特点是对风险定价,所以有天使轮、VC、Pre投前的这块,然后再后期。它是一个体系,已经做好了亏损的准备,它的目标是什么?对它能力的要求是什么?要求它能穿越时光,能看清楚这个公司会不会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假设你对了,你将获得非常高额的回报,100倍、1000倍甚至1万倍,如果你错了,那你就自己买单。我觉得这个体系非常适合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中央也认同了资本市场为这个方向效力的定位。

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形成比较好的体系了,比如天使轮,像我们这种对科技真正热爱的人,天使轮投起来跟你的技术专业没有太大关系,我们就是因为热爱去投,很可能没了,但我为了支持我热爱的技术。但这样一批天使轮的投资才会孕育出可以让VC投资的种子,最终我觉得资本市场将有更多的贡献。

最后想说的是,科技创新出的这些科创型企业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我是做基金的,20多年一直在基金行业,我们接触很多人,大家说你不要让你的投资目标提得太高,每年10%~15%的复合收益率就很高了,你要找这样的企业就很棒了。普通老百姓不听,为什么?因为我总投入的就是一两万块钱,10%~15%的收益对我来讲当然很好,我当然也想要。但我们想说的是什么?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这是为什么很多高收益骗局或者高收益诈骗很有市场的原因,但如果资本市场能够提供这样的企业,它经过了VC,经过了天使的培育,VC的筛选以及上市的流程审核,你确实可能投到初期的特斯拉,初期的英伟达,初期的亚马逊,使得普通居民获得财产性收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我认为,随着中国科技越来越受重视,它的成功率肯定会比大家想象得更高,也会为大家真正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带来贡献。

非常感谢今天能给大家来分享,我们作为金融人,愿意为实体经济做贡献,愿意为科技生态做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