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由数央网、数央公益联合国内众多大众及财经媒体共同举办的2025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暨2025ESG领袖峰会将在上海举行,活动主题为:践行绿色发展 共赴零碳未来。

国际绿色零碳节是碳中和与ESG领域的焦点活动,活动旨在构建多元、开放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展示双碳战略目标下的实践成果,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与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不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赋能,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共创绿色零碳未来。

张存理.png


以下是中海商业助理总经理、COOC中海商务全球负责人 张存理在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暨2025ESG领袖峰会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中海商业的张存理。

中海地产隶属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公司连续21年获 可持续蓝筹地产企业、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就在上月,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最新ESG评分,中海以高达89的评分,超越全球范围内的534家同行,成为最佳房地产公司。

在国家战略、中建集团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引下,中海作为“碳智库”联盟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中建碳达峰“个十百千万”工程、融入“2+6”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勇做行业双碳行动的先行者、实践者、引领者。

2023年11月,《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碳中和白皮书》重磅发布,领先设定中长期双碳目标,承诺至203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30%,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同时提出“1333”双碳战略。

截至2024年,中海累计超65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准认证,累计认证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参与《零碳建筑技术标准》等国家标准编制。现在,我们已经逐步建立起低碳健康全产业链生态,在企业标准、项目示范、指标披露等方面持续引领,不断提供低碳健康的中海“好产品、好服务”。本月初,中海正式获得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颁发的 碳核证声明。这一权威认证标志着我们在 碳排放管理和绿色发展方面 取得重要进展。

聚焦到写字楼业务板块,COOC中海商务 依托于中海商业,是中海核心持有商办资产与旗舰业务品牌。拥有甲级写字楼与OFFICEZIP自由办公项目69个、轻资产项目10个、在营面积381万方,布局伦敦、香港、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 全球近30个经济活跃城市,现已形成 以办公产品为载体、涵盖上下游资管、金融服务的商务生态链,与包括 35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 租户伙伴,共同缔造“楼宇经济”集群。

为贯彻落实双碳顶层设计,实现资产运营管理可持续发展,COOC中海商务率先探索践行写字楼绿色低碳“双轮驱动”路径。即 在增量项目创新实验 前沿绿碳技术,同时 在各存量项目 结合实际 稳步推进节能降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写字楼行业高效探索出 切实可行的双碳标杆范式。

下面,我将结合项目为大家展开介绍。

我介绍一下去年已经投运的全国首批零碳建筑-深圳中国海外大厦,是2022年住建部零碳建筑科技示范工程立项的唯一商业项目。此外,还获得了多项国内外权威认证。

大厦克服气候不利条件和高端写字楼服务等级高、用能需求大等难点,聚焦需求侧节能和用能侧减碳,因地制宜选用11项节能减碳技术,辅助以碳补偿实现零碳建筑目标。建筑综合节能率61%,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2%,降碳率53%。

需求侧节能,基于对气象、地理条件的分析,从规划布局、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及围护结构等方面,最大程度降低建筑用能需求。采用偏筒+中庭的布局方式,实现对均质化采光的需求,减少对人造光源的依赖。采用南北贯穿式的边庭和竖向贯通中庭,全年可实现约2300小时自然通风,减少约180吨二氧化碳排放。应用节能幕墙及遮阳系统,减少40%的太阳辐射量。

同时,采用主动式冷梁空调系统,高效制冷机房、热回收、屋面太阳能光伏、智慧运维平台等技术,全面提升能源系统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建筑能源消耗。不仅能温、湿独立控制,提升使用舒适度;同时因为温控采用中温冷源,能量分级利用,最高实现节能约20%。

接下来介绍一下7月份刚入市的零碳标杆,北京中海金融中心。项目位于宣武门外大街、广安门内大街 交汇处,是北京二环内 唯一 新建 高端商务项目,以23.16万方的写字楼体量,配套四合院商业、文保古建、集中绿地多元业态,构建首都 独一无二的 藏品级 中心地标综合体。

在绿色低碳方面,北京中海金融中心是2024全国首批零碳建筑项目、北京首个 大型商业办公零碳建筑 技术集成示范,整体定位为绿建三星、LEED金级和WELL金级。

项目集成4大类19项关键技术,全方位满足企业总部高定需求,实现零碳建筑目标。

1号办公楼作为示范建筑 实现建筑本体节能率63%、综合节能率81%,可再生能源利用率68%,减碳率75%。

第一大类是通过被动技术降低能耗需求。

建筑本体节能方面,大楼从 设计布局、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围护结构、建筑遮阳 等方面,最大程度降低 建筑用能需求。

1号楼的南侧 紧邻集中绿地,抬眼见绿;过渡季也可以形成明显的通风廊道,结合写字楼东、南、北侧幕墙开启扇,有效保障自然通风,改善建筑小气候,降低过渡季节空调能耗21%。

我们的幕墙,均匀漫射阳光,全年日平均光照达6小时以上,降低照明能源消耗。建筑的南立面和东立面幕墙 设置900毫米宽度水平外遮阳板,在保证采光的同时,避免过多阳光辐射、减少热量带入,共同打造了最适宜办公的温度。

第二大类是通过主动技术提高能源效率。

大楼采用 温湿独立控制空调、高效制冷机房、新风热回收、高效照明与电梯、智慧碳管理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 建筑能源消耗。这里面有两项技术值得专门介绍:

首先是空调系统。通过干式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办公区温湿度独立控制。不仅空调系统能效提升约15%、电机效率提升约40%,同时也可以创造最适宜办公的体感温度。

制冷机房是建筑能耗大户,我们通过能量分级利用、高效设备、低阻力输配系统、智能控制等多措施并举,实现综合能效6.5的高效制冷机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在高效照明方面。全楼为直流照明 一级能效LED灯具,设置光感传感器,可以根据自然光线进行智能控制。照明能耗降低比例达到54%。

我们也在11层试点可见健康光 环境监测与调节技术,选用全光谱灯具,模拟太阳光节律照明、提升健康水平,深入探索未来办公 智慧健康低碳照明新场景。

第三大类是通过能源转型降低碳排放。主要包括建筑电气化、光储直柔两项技术。基于供热稳定性、设备能效等方面考虑,项目采用地源热泵供热,实现建筑100%电气化。

在整体的光储直柔方面,“光”是指建筑光伏一体化,充分利用屋面及立面空间 布设光伏,项目合计装机面积约两千六百九十平米,首年发电量约46.9万千瓦时,占全楼用电量34%。

“储”是指光伏发出电流,可以通过 双向充电桩 和 高性能储能电池 两种形式存储。

“直”是指直流电的利用,因为光伏产生的是直流电,通过 直流对直流 配电,既减少了能源消耗,同时也发挥了直流照明、风机和空调在使用舒适性方面的优势。

“柔”是指柔性调节,项目用电调节容量共计312千瓦,调节比例达23%,实现了与电网的友好互动。

最后一类技术,是依托低碳建造,降低隐含碳。在建筑材料方面,我们广泛采用天然材料和高性能材料,减少传统水泥等高碳排放材料的使用。建筑工艺上,应用装配式、钢结构等建造方式,减少过程能耗。

此外,建设中还实现了全过程 BIM技术应用和碳排放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全过程碳排放可控。

零能耗临建区方面,通过采用光伏组件,实现发电量对工地临时办公区 和 生活区 用电需求的全覆盖。

以上4大类19项技术,共同构成了四重降碳的全面体系,打造最新标杆。

看完代表性新项目的创新实践,我们再着眼中海商务存量项目的 绿色低碳提升,包含了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两个维度。

硬件方面,我们会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投入产出比 最佳的提升措施,同时跟租户协同,我们跟北京中海广场和三菱电机合作,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每年可减少碳排量约9吨。

北京中海商务中心,是中海商务承接 城市更新、输出管理的中资产项目。在硬件配置上,采取多项 绿色降碳措施。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充分利用大楼屋面 铺设571块光伏板,年发电量37万度,最大限度利用清洁能源;绿色办公集成:打通包含智能空调、智能照明、空气监测等15个子系统,在运营终端统一管理,自动优化设备运行逻辑。也是绿色城市更新的典范。

在软性服务方面,推出了《COOC中海商务零碳租户手册》和低碳积分体系,通过减碳潜力、资本投资、实施容易度等维度对八大类、数十项减碳措施 进行数据透视,为租户实操提供细致的量化参考。

依托以上增量创新与存量提升的持续实践,以及硬件、软件兼修,中海商务目前已提炼形成 覆盖顾问咨询、运维、改造不同阶段的双碳服务清单,不仅适用于旗下中海系写字楼,同样也面向整个商办行业,共推绿色发展。

面向未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融合践行中建、中海双碳顶层设计,更深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中海商务以79栋楼宇为载体、数十万白领为服务核心,联动多元业态、同步接入公共服务配套,已然建立起 完整的楼宇经济生态圈。当前,我们的双碳实践更多着眼 由楼宇、租户、共链企业等构成的楼宇经济内生态圈中。

而随着绿色理念深入人心、降碳措施带来的长效收益逐渐显现,内生态圈将会率先形成绿色低碳与价值创造 相互转化的反应循环。以此为核心,通过联动跨界资源,我们希望将这样的反应循环传导至 包含更多业态、更多场景的广义楼宇经济生态圈中,催化绿色低碳经济 从裂变向聚变升维,为城市发展 贡献更加澎湃的新质生产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