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由数央网、数央公益联合国内众多大众及财经媒体共同举办的2025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暨2025ESG领袖峰会将在上海举行,活动主题为:践行绿色发展 共赴零碳未来。
国际绿色零碳节是碳中和与ESG领域的焦点活动,活动旨在构建多元、开放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展示双碳战略目标下的实践成果,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与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不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赋能,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共创绿色零碳未来。
以下是汉盛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金震华在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暨2025ESG领袖峰会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可持续发展ESG法律规制与合规赋能》。我的分享其实就六个字:明道、取势、优术。
首先,在明道层面谈一下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发展趋势。在座的各位都是搞可持续发展或者绿色低碳行业的。原来美国其实是ESG方面领先的国家,特朗普上台以后,在美国来说就是退潮,甚至个别州已经在立法禁止ESG的相关活动。或者说,在北美,ESG已经成为敏感词。我跟法律界沟通交流下来,美国尽管在法律上,包括部分州在否定ESG,但没有否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7个目标)。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美国是从ESG转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在2015年,我们国家现在谈的2030、2060都是跟这一个框架密切相关。
如图所示,这张表格是目前的一些ESG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架构。包括香港联交所、GRI、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大致归纳一下,所有这些无论ESG、可持续发展也好,都不外乎三个核心元素,比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就涉及到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生态和谐。我们国家二十大报告当中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提出以后,我们国家包括证监会、三大交易所分别提出了ESG、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现在上市公司从去年开始,已经陆续要求强制披露。我们的高质量发展背后其实也是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包括共同富裕、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在全球化的格局下,美国ESG退潮转向联合国,欧盟历来是可持续发展或者ESG走在最前列的国际组织。欧盟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从自由贸易、自由经济角度来讲,欧盟的本质就是贸易壁垒。所以,欧盟现在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立法,其实是对中国的供应链产生直接的影响。
我们从法律上面来归纳一下主要经济体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本趋势,发现三个特点:
第一,在规范性质上,各国立法、指标体系与尽责管理制度安排,逐渐从“软法”示范,走向强制性规范。尤其在欧盟,涉及到环境和人权领域,如果涉及到相关的法定义务没有履行,会引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我后面会继续展开。
第二,在信息批披露上从传统的自愿披露走向了强制披露,并且纳入到监管方面的透明度监管范畴。
第三,在责任机制上,可持续理念的引导,逐步形成了行使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并行的法律架构。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最后会产生的责任不是一个单纯的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据我了解,已经涉及到在欧盟有相关国家涉及到刑事责任。
在治理对象上,各国均将“漂绿”现象作为重点打击的对象,并纷纷采取刑事追责、行政处罚、民事诉讼等措施。
在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矩阵上,我归纳为四个方面,核心内容在欧盟就是环境、人权和善治,在内容上包括信息披露、尽责管理、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这四个方面。
信息披露,这个是目前所说的CSRD;另外大家尤其需要关注的是CSDDD,也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责管理法令。欧盟目前整体的态势,去年对欧盟来说,这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大概有20多部,目前立法和执法的节奏尽管在放缓,但有一个特点,它会把整个法规的落地,尤其对于供应链层面的落地会加强。
(如图)这个是信息披露里面ESRS里面的具体要求,包括12个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包括2个通用准则和10个议题组成,核心内容包括环境、社会或者人权保护两个方面。
另外一个是欧盟兴起的尽责管理的立法实践。我这里翻译成尽责管理,国内多数中介机构可能把翻译给翻错了,DD本身不是本意不是尽责调查的概念。当初最早由哈佛大学一个专家在人权领域要采用DD制度,引入到国家人权立法,欧盟在可持续立法当中借用了人权立法的DD概念。它的内涵远远超过了尽责调查范畴,企业在履行法定义务的时候,不能说已经履行了尽责调查就尽职尽责,一个企业到底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第一,制定尽责管理的政策。
第二,建立尽责管理体系。
第三,风险评估。
第四,预防和缓释措施。
第五,监督和验证。
第六,咨询和参与。
第七,披露和报告。
最后谈一下“优术”,国内很多企业在谈建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供应链,但“零碳”这个词在欧盟、澳洲、新西兰、美国都是很敏感的词,我本来梳理了20多个目前已经发生的在欧盟和澳洲,包括美国、新西兰发生的相关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到企业对外宣传时号称自己零碳,最后的结果就是被相关的NGO或者社会组织作为被告。在国际上对于零碳的理解是一个企业必须采取具体的行动,而不是简单地买一些碳的配额、绿证就能够实现零碳。也就是说,你要真正有相应的行动证明自己的行为。
这样一来,在整个法律治理上,尤其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在国内一个园区说我是零碳园区,可能问题不大,但是你整个供应链层面“走出去”,中国产品贴了“零碳”标志,我建议大家要十分慎重。
从合规层面来说,我们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联合国有一个负责任投资原则来说,归纳为四个象限,在合规来说要注意时代性、传统性、底线性和地域性。这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因为我相信有很多央国企在搞ESG和可持续发展,跟党的领导密切联系,党内有党内法规这么一个称呼,会涉及到廉政措施。
我说可持续发展有六项基本原则:议题选择、信息披露、合规体系、刑事合规、持续改进、合规文化。
如何展示或者评价一个企业的合规能力建设?我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是被动类型的,企业基本不具有起草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能力,目前上市公司多数还是依靠外部机构来起草,但最大的问题是数据能力和专业能力缺乏;中级,风险覆盖型。企业已经覆盖了基本的治理能力,也是目前三大交易所所提出的要求;高级,ESG赋能。一方面可以做好自己的合规工作,同时可以把我的专业能力覆盖到供应链体系,尤其是“链主”企业更要注重赋能的问题。目前有数据资产化这些外部的财务条件,把赋能工作做好,ESG的合规或者可持续发展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底线的保障,还能给企业带来另外一种收益。
由于关系,简单给大家做这些分享,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